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余曰:“‘车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门’中有‘东’,乃‘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牓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车”的繁体字为“車”。②“门”的繁体字为“門”③“东”的繁体字为“東”④“兰”的繁体字为“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妙果寺尼净悟之室,依:依靠,托身
B.我十二字谜语,示:给……看
C.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 ,冤:冤屈
D.时浔阳太守张公,娥节行,善:赞许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谢小娥“智勇”的一组是 (  )
①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②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
③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④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⑥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2)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
(3)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不超过6处)
卫 玠 从 豫 章 至 下 都 人 久 闻 其 名 观 者 如 堵 墙 先 有 羸 疾 体 不 堪 劳 遂 成 病 而 死 时 人 谓:“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②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国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
②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所使之恣:肆意
B.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不仅,不但
C.老妇辇而行恃:依靠
D.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也郄:病痛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赵太后“疼爱儿子”的一组是
①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②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⑥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食饮得无衰乎?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戴胄传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之。
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知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之,竟免校尉之死。
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泻,胄据法流以奏之。帝曰:“朕下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胄前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随方指擿,言如泉涌。
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为撰碑文。胄无子,以兄子至德为后。
(节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之礼:礼仪,礼节
B.上之,竟免校尉之死嘉:好,美好
C.胄据法流以奏之断:判定,断定
D.朕下不首者死敕:告诫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正面表现戴胄“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以监门不觉,罪当死②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
③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④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⑤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⑥法有所失,公能正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戴胄正直而有才干气度,隋朝时就担任了一定职务,并且很受当时知名人士的器重。
B.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现长孙无忌带刀误入东上阁,应当处以死刑,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太宗听从建议处死了监门。
C.戴胄在办理“诈伪者”案件时,没有根据“帝令”判处当事者死罪,还对太宗的不当之处进行了劝谏。
D.太宗对于戴胄的“敢以固请”和“臣不敢亏法”虽有些不悦,但还是听从了戴胄的建议,由此可见太宗善于纳谏。

请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
(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不超过6处)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答苏武书>>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