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
| 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观察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有关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相同的 |
| B.真核生物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比原核生物多 |
| C.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一种转运RNA都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
|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都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
决定DNA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
| 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
| B.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
| 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
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6200个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多少次()
| A.3次 | B.4次 | C.5次 | D.6次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 D.若用32P对1个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亲代DNA链应占子代DNA总链数的2/2n |
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
的值()
| A.都能 | B.只能知道 的值 |
| C.都不能 | 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