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3日,有增删)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一个治疗“网瘾"的成功案例
陶宏开,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4年5月,他因主动帮助“网瘾”少女戒除“网瘾”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全国反响强烈。陶宏开往往是通过与上网成瘾孩子的交流,逐渐让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孩子的对话思维颇为特殊。以下便是他与孩子的一则对话实录。
那一天,刘涛(化名)被父母拽到了陶教授的家中。这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已有5年“网瘾”,5年里,他对家人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不但耽误了学习,而且身体也受到了危害,但他不想也没有决心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
刘涛:听说你可以在几个小时里改变一个人,你真有这么神奇吗?
陶宏开:你看我这张桌子在变化吗?
刘涛感到莫名其妙。
陶宏开:其实他在变化,慢慢变旧。你也在改变,因为你在一秒一秒长大。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件东西哪个人不变吗?
刘涛无语。
陶宏开: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大到整个大自然,小到微生物,每个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也在变化,在不断完善自己,比如我做心理咨询,如果我没有治好,我就要改变方法,我是活到老学到老。
刘涛低头无语。
陶宏开:我当然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变好,不过人的改变在于自己,如果你不想改变那我也没办法。你觉得我想改变你吗?
刘涛支吾着没说话。
陶宏开:我从来都要求自己向好的方向转变。我做人有“三自”原则:自爱、自护、自善。你懂什么叫自善吗?自善就是自善其身,就是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
刘涛慢慢抬起头看着陶教授,似乎有所触动。
陶宏开:所以不是要不要变化,而是选择向哪个方向变化。我想每个人主观上肯定都希望向好的方向变化,你也是这样想吧。
刘涛:是的。
陶宏开:那你小学时是不是好一点呢?
刘涛:小学很好啊。我还得过奖呢。
陶宏开:为什么小时候好现在不好呢?
刘涛默不作声。
陶宏开:你从什么时候变得不好呢?
刘涛:初中。
陶宏开:你认为是上网影响你的学习吗?
刘涛:是的,因为上网就不想学习。
陶宏开:那你想变坏吗?
刘涛:当然不想,我又不是傻瓜。
陶宏开:你还年轻,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不怪你。学校和家庭的一些疏忽和错误让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或者没有提醒你注意向好转变而不是向坏转变。
刘涛的眼神变得非常柔和。
陶宏开:那你想向好的方向转变吗?
刘涛:我当然想向好的方向转变,还想让家里把我转到最好的学校去。
陶宏开:可是好学校也会有坏孩子,差学校也能出好学生。你觉得是内因第一还是外因第一呢?
刘涛:当然是内因第一,这谁不知道?
陶宏开:既然你知道内因第一就要学会调动内因,你真想学习吗?
刘涛:有时想学。
陶宏开:那你其他时候干什么呢?
刘涛:上网啊。
陶宏开:你觉得我坦诚吗?
刘涛:坦诚。
陶宏开:我只想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你愿意和我交流吗?
刘涛点了点头,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陶教授。
陶宏开:你自己也很清楚,初一成绩不错,初二开始下降,高中一塌糊涂,这说明你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问题如何解决呢?
刘涛:看吧。
陶宏开:还看什么!你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还不抓紧调整就来不及了。
刘涛:我会的。
陶宏开:路要一步步走,我允许你有个过程。首先不去上网,要控制自己,回去后把今天谈话的感受写下来,你能做到吗?
刘涛:可以。
离开陶教授家时,刘涛脸上挂着微笑。一个月后,他的父母兴奋地告诉陶宏开,刘涛再没有上网了。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3日)
.陶宏开教授通过巧妙的谈话艺术帮助刘涛戒除网瘾,达到目的。请结合原文内容对这种谈话艺术作具体分析。
答:
.文章结尾说:“刘涛再也没有上网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
.假如生活中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也象刘涛一样上网成瘾,读了本文后,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要求结合刘涛戒除网瘾的实例,有说服力)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小题3分)
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又几经演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时间,“山寨鸟巢”、“山寨熊猫”、“山寨网站”、“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红楼梦”纷纷出炉,大有席卷之势。
有专家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造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规律,顺应规律进行疏导,比强行压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警惕和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山寨文化”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要问‘山寨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山寨文化’能够生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强调,“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潮流和态势。但“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
有学者预测,“山寨文化”无外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间智慧的文化之旅”。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
B.“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C.“山寨文化”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自有其流行规律,只要合理疏导,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D.“山寨文化”之所以存在并蔓延,是因为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

.下列不属于对山寨文化持警惕和保留态度原因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B.“山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C.“山寨文化”包含着剽窃和颠覆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
D.“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主要特征为创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B.“山寨产品”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误导、欺骗消费者。
C.对于具有剽窃现象的山寨文化,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坚决给以制止。
D.从“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看,要么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要么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山寨一词现在很流行,满大街都是山寨这个山寨那个,到处都是扯着大旗的“山寨王”,网上更是铺天盖地,山头林立,大有以山寨为荣、将山寨进行到底之势。我没有“山寨”过,只知道山寨最初大概是和手机交上朋友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和文化成为知己我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山寨文化”绝非“严肃”,更非“精英”,而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也正因此,“山寨文化”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大江南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座万座山寨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使得山寨之风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愈刮愈猛。
百度“山寨文化”,会发现其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山寨小说,山寨诗歌,山寨征婚,山寨广告,山寨电影,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山寨的,总之是,怎样雷人怎样来。现代人压力太大了,需要一种渠道宣泄、放松,以调节心情,休憩身心。网络无疑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渠道和平台,尤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发现,他们许多奇思妙想、绝顶才技,长期以来没有用武之地、展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几乎没有限制的“准入制度”,为他们一显身手制造了唾手可得的大量机会,虚拟世界的隐秘性又使得这些机会被无限放大。于是,“他们”开始乐此不疲,并一发而不可收。许多山寨版“××”,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在博众人一笑之余,自己也乐不可支了一把,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山寨文化”的草根性、大众性、民间性、娱乐性、自发性、参与性,使其一诞生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山寨文化”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民间孕育多年的“草根文化”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民意表达,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只不过时间早晚罢了。然而,不可否认,随着“山寨文化”的“繁荣昌盛”,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协调现象,甚至低俗、丑陋现象,人性的丑恶借山寨之名被无限放大,且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用低俗炒作,拿丑恶当卖点,成了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山寨俨然成了一个什么都装的“垃圾桶”,不用分类,不经处理,管他三七二十一,污七八糟一齐往里放好了,反正能制造“眼球效应”就行。其实说到底就是想出名,以前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你满大街找一找问一问,有几个人还怕出名?
“山寨文化”是个好现象,群众基础厚,市场前景广,但需要精心呵护,才可茁壮成长,需要道德自律,才能良性健康发展,更需要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才会长久繁荣。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让“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老百姓生活需要文化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但永远需要的是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如果你爱它,请自觉文明“山寨”、健康“山寨”。
(选自2008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
.选出能够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刮起“山寨”风 B.“山寨文化”是草根性文化
C.“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 D.有一种文化叫“山寨”

.下列不属于“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有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
B.自发性、参与性强,有着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
C.创作者借此可以自娱自乐,自得其所,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D.老百姓需要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而且“山寨文化”又不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B.山寨文化属于草根文化,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平民;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C.山寨文化需要精心呵护,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
D.“山寨文化”虽然是个好现象,但是如果没有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就不会繁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4题。
美国引发的金融大海啸,已经通过企业业绩大面积下滑和由此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央行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降息战略和战术。
中国在这轮全球救市的“接力赛”中,冲在最前面,不久前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特点明显,意义非凡。应对全球普遍存在的通缩压力和世界经济硬着陆的高风险,中国政府毅然决然改变了战术,从政策追随者的保守态势转变为主动领跑的积极态势。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作为领跑者,给市场正面冲击会最强烈,效果会更明显。这次大幅降息的“菜单”中,存款利率要明显高于贷款利率,这除了保证银行充足的息差,提高银行的稳健性以外,也表明央行正在改变提供市场流动性的思路。中国政府另辟蹊径,寻找更有效的资金循环方式,通过新的高效率的资金循环方式,让钱用到刀刃上,从而保证实体经济不受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当前通缩迹象十分明显,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策的组合拳如果出手不快、出拳不重、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话,就会使我们的救市行为变得越来越被动,成本也会越来越大。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除了起到在当前流动性恐慌的阶段,为银行体系释放出更多可供操作的资金以外,还充分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及他们服务的客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危机冲击的程度较大,需要资金的迫切感较大,所以,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充分体现了中央“措施要准”的救市方针。同时,对大型商业银行较低幅度的调整,除了考虑到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外,也考虑到他们的放贷能力强,如果出现过度放贷,虽然解决了目前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但可能会引起将来更大的通胀风险。这也是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理念的。
.面对金融危机,央行为什么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降息战略和战术?请分条概述。
.分析文本,说说中国政府这次的“救市”行动有何特点?(每条不超过15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面对三聚氰胺,无知本身就是罪过
  李泓冰
 “三聚氰胺”,一个原本拗口生僻的化学品名字,如今瞬间成了国人耳熟能详、谈之色变的黑色流行语。它无耻而猖獗地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跳梁,无耻地在22个品牌、69个批次的国产婴幼儿奶粉中跳梁,无耻地在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的液态奶中跳梁……检测还在进行之中,13亿人都惊疑地等待着进一步的结果。
 无辜的患儿在呻吟,伤心的母亲在哭泣,对中国乳业来说,“三聚氰胺”在如此大面积的“舞台”上的无耻跳梁,几乎是一次空前的灾难。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重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也将会是一段极为艰难、漫长,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是的,政府方面在9月11日之后的举措,堪称雷厉风行:拘拿犯罪嫌疑人、撤下政府相关责任人、广泛检测国产乳制品并迅速公布结果、宣布停止食品企业的免检资格,并着手调查质检部门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
 亡羊补牢固当称道,但,为何是亡羊补牢?我们能不能学会未雨绸缪?
 已经有过不少的教训。即便是这个“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曾在出口的国产蛋白粉中初露狰狞,为何时至今日才从奶粉中曝光?
  现在,众多乳制品企业站了出来,老总们纷纷表态,要负责到底。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蒙牛企业的老总牛根生发表了他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全文痛心疾首,很有担当。
 牛根生问了一个中国每一位消费者最想问的问题:“责任在谁?”
 他的自问自答是:“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马,以及他们的帮凶,其他人有谁知道暗藏在宝宝肾脏里的这颗‘定时炸弹’?然而,‘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无知何以是一种犯罪?
 “三聚氰胺”并非刚刚开始跳梁于中国乳制品,一年前已有信号,3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已接个别消费者举报。当时乳业老总们一直“无知”地高枕无忧?
 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婴幼儿,大部分是在摄入了三聚氰胺浓度高达2563毫克蛐公斤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3-6个月后发病。难道,乳业老总们在这漫长的3-6个月,仍然继续“无知”?事件在一周前爆发,中央决策层高调介入调查,迅速查出中国乳业不少名牌都“逃脱不了干系”。看来,检出被污染的奶粉并非十分困难。那么,这么多的品牌不清不白,“无知”的乳业老总们竟是和消费者一同恍然大悟、痛彻心扉?
 再细搜网上,原来“三聚氰胺”对于中国的食品业并不陌生,它还有一个貌似美妙的别名“蛋白精”,在网络广告中频频大摇大摆地出现,公然标榜“使用本产品能提高产品蛋白含量,降低成本,符合厂家愿望”,甚至还有专门的厂家生产销售。那么,老总们对横行已久的“蛋白精”,也仍然“一无所知”?
 进而,我们还想问一问,质检部门给那么多“免检食品”开过绿灯,是否也对这种公开叫卖且引起过食品安全国际纠纷的“蛋白精”“一无所知”?
 企业老总、业内人士、监管部门惊人的“无知”,终于酿成大祸——是的,牛总没说错,就算真的“无知”,也是一种犯罪!
 这个链条中的所有关键人物何以不约而同集体“无知”,是个极该探究的问题。否则,中国消费者很难重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否则,一旦出了事,一个个都纷纷“无知”而“无辜”,我们能指望谁来做消费者未雨绸缪的“保护伞”?“无知”是一种犯罪,“无知”更不能被当成犯罪的挡箭牌。(2008年9月20日人民网)
.“三聚氰胺”是一个拗口生僻的化学品名字,很多人读不准字音,请给“三聚氰胺”注音。
.“它无耻而猖獗地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跳梁,无耻地在22个品牌、69个批次的国产婴幼儿奶粉中跳梁,无耻地在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的液态奶中跳梁……”句中三个分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文中哪些人是“无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