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4处)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尚书都兵郎中除:授官 |
| B.昔于公断狱无私私:偏私、私心 |
| C.今欲首伏首:率先 |
| D.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
| B.庆乃大集僚吏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 C.臣有不争者为不忠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
| D.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柳庆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
②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
③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④乃复施免罪之牒
⑤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
|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自幼聪慧大度,博览群书,深受朝廷器重,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同时兼任其他要职。 |
| B.惩治孟氏,突出体现了柳庆不畏权贵、严明执法的可贵精神,在他的威慑下,贵戚不得不收敛淫威。 |
| C.破获劫案过程中,柳庆通过眼线获取了盗贼的名单,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从而成功破案。 |
| D.柳庆辞气不挠,冒死进言,终于使周文“悟而赦茂”,虽未救及,但凸显了他敢于直谏的臣子形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倨:傲慢 |
| 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 |
| C.坐草场火系狱系:牵累 |
| D.九人,素善捕盗者素:向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 C.①吾令汝为贷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 D.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
|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面对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
|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
|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身体 |
| C.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
| D.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
下列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师”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 A.而耻学于师 |
| B.孔子师郯子、苌弘 |
| C.择师而教之 |
|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见其人乃大惊 |
| C.或师焉,或不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皆出于此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既:既然 |
|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
| C.二千石信有罪矣信:确实 |
| D.司徒辟为侍御史辟: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B.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 C.公其深计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D.不愿以刑罚相加,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
|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
|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
|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2)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