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莫言用山东方言给他的力量,使得他的文学充满着土地的元气,最泥土就是最国际。”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和物质承担者
④文化交流的结果会导致各国文化走向趋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2011年12月9日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消息:10日晚10时06分至10时57分,一次壮观的“月全食”天象即将上演,市民将看到一轮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而最精彩的时间达51分钟。这是继2001年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这主要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B.物质决定意识 |
C.实践决定认识 | D.真理具有客观性 |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水滴石穿——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既可以看成各种植物的叶子,也可以看成一个时尚轿车。这表明
A.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遵循客观规律的 |
B.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C.人们的认识结果往往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