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中央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是基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开始调整 |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D.发展苏堆埃共和国经济的需求 |
大国的兴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22、23题。近代以来,日本从希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企图成为世界的主角,经历了两次兴衰浮沉。下列各项属于日本第二次崛起原因的是
①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
②“冷战”格局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③通过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
④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政党是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回答20、21题。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
| 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
| 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
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
|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
|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
|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
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回答17、18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 |
| B.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 |
| 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
| 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诗歌等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回答15、16题。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下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
|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
|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
|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