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情况。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有()
1958 |
1963 |
1968 |
1973 |
1978 |
1983 |
|
苏联 |
8% |
-2% |
6.5% |
8% |
2% |
-3% |
世界 |
3% |
4% |
5.8% |
5% |
4% |
3%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这意味着()
①苏联走向解体②社会主义运动失败③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④二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改革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领导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和斗争,但后来他本人也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潭。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源是()
A.赫鲁晓夫大权在握 | B.赫鲁晓夫个人品质较差 |
C.赫鲁晓夫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 D.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B.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