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
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租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募兵击擒其魁魁:首领 |
B.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 |
C.疑旌贤之典典:原则 |
D.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勘:调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兴化民自洪武初租牛于官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 |
B.振至明年麦熟乃止乃赠太子太保 |
C.以金币馈以存故旧之恩 |
D.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B.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C.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D.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乔新于景泰五年中进士,最初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后依次出任福建副使、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等官职,政绩突出。 |
B.何乔新得知福安、宁德银矿久绝却仍被征收矿税以及兴化农民于洪武初年租官牛,多年后仍交租等情况后,上奏朝廷,使其得以被减免。 |
C.何乔新为人清廉,去淮西视察时,拒绝了他父亲的学生巢湖县令阎徽赠送的金币和福建市舶司宦官的遗产以及杨爱赠送的厚礼。 |
D.何乔新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为保全其节操上奏朝廷,许多官员也推荐他,朝廷没有答应。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再次进言,何乔新才被封为太子太保。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②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何乔新“廉介”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践阼即位 |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感谢 |
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宽恕 |
D.焉可豫设也?通“预”,预先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②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
③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
④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⑤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⑥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 |
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 |
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 |
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3分)
译句:▲ ▲ ▲
(2)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
译句:▲▲▲
(3)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
译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夫 缀 文 者 情 动 而 辞 发 观 文 者 披 文 以 入 情 沿 波 讨 源 虽 幽 必 显 世 远 莫 见 其 面 觇 文 辄 见 其 心 岂 成 篇 之 足 深 患 识 照 之 自 浅 耳(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①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①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 ③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
B.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干:求 |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 超:超凡 |
D.与刘公、金公数相左 左:不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人乃耳语甫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B.遂言甫于朝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任侠有口辨 申甫好为行侠仗义之事且口才很好 |
B.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申甫学习了一年多的兵法,不再钻研佛学了 |
C.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元兵非常藐视京都,京城的九道城门日夜都关闭了 |
D.独帅麾下营娘娘山 |
刘公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时的申甫由于年幼无知而拒绝了道人向他传授八阵图之术。 |
B.申甫学兵书,见解高超非其他门客可比,而受刘廷传赏识。 |
C.得到权臣举荐,被皇帝授予副总兵的申甫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
D.国家危亡,申甫上阵,身中数十箭而死,却受指责,令人叹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
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 |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
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
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在意礼仪,表现粗鲁。 |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译文:
(2)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译文:
(3)以尊卑次起上寿。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小题。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上文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坐镇/而且 | B.镇压/然而 |
C.安定/却 | D.镇守/况且[] |
把文中划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