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wò沾污)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诬伏讯:审问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请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汝矣贷:借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凡民失,悉奏除之
岂敢盘桓,有希冀
B.陛下即位
是寡人过也
C.贫无以为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成都民妇讼子不孝

还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C.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 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D.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⑵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母忧归,病疡,数年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深当侍读擢:提拔
B.皆无迹匿:隐藏
C.令步军统领遣官锡宝至全家从:随从
D.宜加优奖,以直言旌:表扬、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忧归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王
B.数年愈今其智反不能及
C.令全毁远而无所至极邪
D.猜疑防范绝江河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能体现曹锡宝得到皇帝器重的一项是()
①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②命来京以部属用
③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④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
⑤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⑥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凭借举人身份考取功名。乾隆三十一年,曹锡宝在庶常馆学习期满,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
B.协办大学士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和珅同乡吴省钦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
C.皇上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请求给自己治罪。皇帝亲手写了诏书,说“姑且宽恕他的罪行”。
D.仁宗诛杀了和珅后,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

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
②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故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天官、历数、《京房易传》明:通晓
B.以事东郡发干狱系:关系
C.北乡侯薨会:恰逢
D.听祗上书第:只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尔无忘乃父之志
B.安帝废太子济阴王重乡党所笑
C.疾固辞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久,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久,能以足音辨人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崔瑗有才干的一项是()
①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②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
③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④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⑤羊豕之奠,一不得受⑥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幼年时父亲去世,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B.崔瑗被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在阎府中任职。他对长史陈禅说:“如果违背了天意,君主的宝座久空,你即使没犯罪也逃不了首恶的罪责。”
C.光禄大夫杜乔充任巡察使者时,检举崔瑗贪污,崔瑗被送司法机关审理,崔瑗上书为自己辩护,辨明无罪后被释放。崔瑗六十六岁时因病逝世。
D.崔瑗是写文章的高手,尤其擅长写书札、记文、箴文、铭文,所著共五十七篇,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
(2)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上衣,请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 学名。②宦寺:宦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宠弄权怙:依仗
B.禾上衣引:拉、拖
C.请其说毕:使……完毕
D.寻母,服除忧:忧伤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B.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C.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D.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遇事有预见能力。
B.童贯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
C.陈禾上奏惹怒皇上,第二天,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D.陈禾到哥哥陈秉官邸侍奉兄长,童贯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就说坏话诬陷陈禾。过了不久,朝廷又起用陈禾,上任不久他就去世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②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鸟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大冢宰,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注】①高祖:指睛文帝。②章醮: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乃谓译曰阴:暗中
B刘昉言于帝数:多次
C及高祖为大冢宰,百揆总:总数
D高祖宽之谕:训示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B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C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D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译很有学问,并懂得音乐,善长骑马射箭。郑译妻子去世,皇帝命令他娶梁安固公主。等到帝亲自掌权,任命他做御正下大夫,不久改为太子宫尹。
B.太子西征吐谷浑,打败敌人之后,郑译因为功劳很大,受赐爵位,后来因为和皇太子开玩笑,皇帝很生气,除去官名,贬为平民。
C.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的交情,郑译又全心结交。等到高祖登基,任命郑译总管六府的事务。进出卧室,他的计策全都采纳,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
D.郑译在上柱国公的位子上退休回家,因为自己被疏远,暗中招道士来祈福,他的奴婢控告他从事妖术。郑译又和母亲分居,被宪司弹劾,因此除去官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
②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④,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命畎足于涪拒:抵御
B.深知待见:被
C.孝庄大夏门幸:幸而
D.善文咏属:写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B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C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D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曾命李苗的叔父李畎抵御王足的进攻,并把益州许诺给李畎。王足退兵后,梁武帝又改变了授任,李畎将要另有他图,事情败露被杀。
B.李苗有才干,因为没有建立大的功业,家族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经常怀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上书陈述平定长江以南的计谋,最终被采纳。
C.正光末年,三秦反叛,皇帝命令李苗担任统军,隶属于行台魏子建。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统军,李苗深受重视优待。
D.李苗年少时就有气节操守,志在求取功名,每次读到《蜀书》,看到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诸葛亮不同意,李苗就叹息着说诸葛亮并没有妙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班师。
(2)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