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鉴赏题
上海滩上还滋生着“洋场恶少”。鲁迅说他们虽是文人,但在文学论争中从不说出“坚实的理由”,“只有无端的诬赖,自己的猜测,撒娇,装傻”,这就颇有些流氓气了。鲁迅曾这样刻画上海滩上的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可见上海流氓也是既以传统为靠山,又以洋人的“章程”为依托的,而其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现存“秩序”。所以鲁迅说:“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这样,“流氓文化”也就必然构成20世纪30年代上海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鲁迅说其特点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可以说它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恶俗的部分的一个恶性嫁接。鲁迅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而流氓文化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无理论、无信仰、无文化,“无所谓法不法,只要被他敲去了几个钱就算完事”。所以,流氓文化的“横行”本身就标示着社会的腐败、无序与混乱,这其实是一种“末路现象”,如鲁迅所说:“这些原是上海滩上久已沉沉浮浮的流尸,本来散见于各处的,但经风浪一吹,就漂集一处,形成一个堆积,又因为各个本身的腐烂,就发出较浓厚的恶臭来了”。也还是鲁迅说得好:这样的“流尸文学将与流氓政治同在”。
(钱理群《“真的知识阶级”的历史选择》)简要概括上海滩流氓的几种表现行为。
怎么理解流氓文化“是将‘中国法’与‘外国法’集于一身”这句话?
根据本文内容,如果要革除流氓文化,营构一种良好文化风气,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巨大氢气云4000万年后将撞击银河系
刘妍
在美国德克萨斯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美国天文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费利克里—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这项最新观测成果。费利克里—洛克曼称,他和自己的同事们利用世界上最大的“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对这团巨型氢气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说:“这团氢气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的气体。”研究小组的观测包括了近4万张个别巨型望远镜的影像,其灵敏程度和解析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其实,在银河系周围此前已经发现过中性原子态的氢气云,但是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这些氢气云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因此它们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这团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就命名为“史密斯云”。它包括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这团氢气云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离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可能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史密斯云在发现之初以及以后数十年内,科学家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还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质,抑或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这个天体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结构,主要是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观测显示,在氢气云的中心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不明结构。科学家们推测,此次发现的氢气云很可能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的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
费力克斯—洛克曼说:“如果你用眼睛观察这团云,将看到夜空中的壮丽景观,它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座大小的一片天空。然而,从始至终就我们所知,它的组成部分中只有气体,从未从中发现一颗恒星。这团氢气云极有可能是银河系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或者是从邻近星系剥离出来的。当它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其中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都非常巨大,飞速地掠过生命终点,最后像超新星一样爆炸。在几百万年后,这团气体云将如天空中举行新年庆典一样,在与银河系撞击的地方爆发出如鞭炮一样的巨响。”“绿湾”射电望远镜的精确研究急剧地改变了天文学家们对这团氢气云的看法,它的速度显示其正在坠入银河系。洛克曼说:“它的形状有点类似彗星的形状,这表明它已经撞上了银河系外围的气体了,并有可能在银河系的重力作用下四分五裂,然后向银河系洒落一阵气体雨。大约在2000万到4000万年内,这团云的内核将碎成粉末,落入银河系平面。”(摘自《新浪科技》)
6.下面对“史密斯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密斯云即一团巨型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B.史密斯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的气体,但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
C.史密斯云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
D.史密斯云在发现之初以及以后数十年内,科学家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不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史密斯云时用了最大的“绿湾”射电望远镜。
B.史密斯云包含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它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
C.史密斯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它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D.费力克斯—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观测成果,这团巨型氢云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或者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质,也可能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密斯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状结构,主要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
B.这团巨型氢气云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的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
C.这团氢云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座大小的一片天空,它的成分中只有气体,没有一颗恒星。
D.洛克曼认为史密斯云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黄河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后,年年断流,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黄河断流不仅使下游严重缺水,同时也使黄河的泥沙无法排入大海,使黄河防汛的形势日益严峻,虽然将来有小浪底工程可以缓冲,但小浪底2020年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东部严重缺水,每年给下游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对此专家提出了多种有益的方案,但总体而言不外是内部解决和引水济黄。
所谓内部解决指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实施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这些措施虽然能有效地解决部分问题,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不能马上解决黄河的缺水问题。
“引水济黄”:即从长江、丹江进行南水北调,由于投资太大、周期太长等原因,加之,“南水北调”也只能解决北方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并不能解决黄河自身的问题,小浪底工程也只能缓冲一下时间,难以实施;“西水东调”,如某些专家提出的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的方案也存在很多难以实施的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问题,必须从防汛、治理河床增高、缺水这样一个大局上来综合考虑。
目前下游的大致用水量,解决华北平原267×104km2干旱地区的灌溉任务,约需水150亿吨,加上京、津等工业及城市用水约50亿吨左右,共计需约200亿吨,但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从理论上来说,黄河下游并不缺水。而事实上由于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相对缺水而言,让洪峰迅速地通过更为重要,否则就会有破堤决口的危险,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需要水,另一方面当洪峰来临时又希望洪水迅速流入大海。所以只要解决好防汛与蓄水这一矛盾,缺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一提到蓄水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修建水库的办法,如三门峡、小浪底等,甚至有些企业如胜利油田都修建自己的蓄水库,但事实证明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特别是由于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一经投入使用,同时也是水库走向灭亡的开始,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也仅仅只有十多年的蓄水调洪作用,所以修建水库并非上策。
假如我们有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并且水库非常坚固可以经受洪峰的冲击,同时可以经常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引黄放淤,以保证水库的容量不像小浪底那样逐年减少,那么我们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能确保汛期安全。
——选自(《新华文摘》)
7.以下能体现作者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思路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上、下游统筹配水、用水,有偿使用水资源。
B.“引水济黄” 即实施“南水北调”、“西水东调”工程。
C.解决好防汛与蓄水的矛盾,引黄放淤以保证河床不增高。
D.修建一个巨大的且非常坚固的水库,这个水库能容200亿吨左右的水。
8.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从三峡水库支流大宁河提水流入黄河的方案实施起来将困难重重。
B.国家投巨资兴建小浪底工程,现在还可以缓冲缺水的形势,但到2020年将失去蓄水排洪作用。
C.黄河下游的平均径流量470亿吨左右,远远大于200亿吨的需求,这只是一个估算。
D.黄河水并不是很均匀地流过,大量的水集中在汛期到来,此时防汛成了首要的任务。
9.文中作者认为“修建水库并非上策”最主要依据是()。
A.修建水库投资大,见效慢。
B.目前水库的容量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
C.黄河的泥沙沉降,水库的蓄水调洪作用将逐步丧失。
D.洪峰来临有破堤决口的危险,将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加长,断流距离逐年加大,从断流发展形势看,断流已成定态。
B.黄河断流成为制约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同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效治理黄河的时机。
C.要根本上解决黄河的问题,不能单纯从解决缺水问题角度入手。
D.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者大胆地否定了“南水北调”这一治黄方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他,独自一个,在这黄昏的沙滩上踟蹰。
什么都看不分明了,仅可辨认,那白茫茫的知道是沙滩,那黑漆漆的是酝酿着暴风雨的海。
远处有一点光明,知道是灯塔。
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
猛地,天空划过了锯齿形的闪电。他看见不远的前面有黑簇簇的一团,呵呵,这是“夜的国”么,还是妖魔的堡寨?
他又看见离身丈把路的沙上,是满满的纵横重叠的脚迹。
哈哈,有了!赶快!他狂喜地跳着,想踏上那些该是过去人的脚迹。
他浑身一使劲,迸出个更大些的心火来。
他伛着腰,辨认那纵横重叠的脚迹,用他的微弱的心火的光焰。
咄!但是他吃惊地叫了起来。
这纵横重叠的,分明是禽兽的脚迹。大的,小的,新的,旧的,延展着,延展着,不知有几多远。而他,孤零零站在这兽迹的大海中间。
他惘然站着,失却了本来的勇气;心头的火光更加微弱,黄苍苍地像一个毛月亮,更不能照他一步两步远。
于是抱着头,他坐在沙上。
他坐着,他想等到天亮;他相信:这纵横重叠的鸟兽的脚迹中,一定也有一些是人的脚迹,可以引上康庄大道,达到有光明温暖的人的处所的脚迹,只要耐守到天明,就可以辨认出来。
他耐心地等着,抱着头,连远处的灯塔也不望它一眼。他相信,在恐怖的黑夜中,耐心等候是不错的。然而,然而,隆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在找觅牺牲品。
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媚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人的歌曲。
他闭了眼,心里这才想到等候也不是办法;他跳了起来,用最后的一分力,把心火再旺起来,打算找路走。可是,那边黑簇簇的一团这时闪闪烁烁飞出几点光来,飞出的更多了!
光点儿结成球了,结成线条了,终于青闪闪地排成了四个大字:光明之路!
呵!哦!他得救地喊了一声。
这当儿,天空又撒下了锯齿形的闪电。是锯齿形!直要把这昏黑的天锯成了两半。在电光下,他看得明明白白,那边是一些七分像人的鬼怪,手里都有一根长家伙,怕就是人身上的什么骨头,尖端吐出青绿的鬼火,是这鬼火排成了好看的字。
在电光下,他又分明看到地下重重叠叠的脚迹中确也有些人样的脚迹,有的已经被踏乱,有的却还清楚,像是新的。
他的心一跳,心好像放大了一倍,从心里射出来的光也明亮得多了;他看见地下的脚迹中间还有些虽则外形颇像人类但确是什么只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而且他又看见旁边有小小的孩子们的脚印。有些天真的孩子上过当!
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见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
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在文中找出三个关键词,概括作者的行迹。
文中写到闪电,为什么说它是锯齿形的?
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选取其中一二个意象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摘自《文学教育 》(有删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
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
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
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
阅读《小院》,完成文后各题。
小院
罗荣
一株亭亭如巨伞的柚子树,遮盖了苍老的小院。树下,用断砖和麻石垒砌的花台,爬满了苔藓。砖缝间,森森然伸出了铁青的凤尾草和面绿背白的猪耳朵菜。花台中没有花,在铁锈色的百年老土中,艰难地伸出一株枝干虬劲的葡萄。古老的葡萄早已不结果实,只在每年春天从衰迈的身躯上抽出几丝藤蔓,漫不经心地从厨房顶的瓦缝间钻过,向主人展示几片绿叶。
小院的确老了,苍老的断砖卵石拼砌的院坪刻印出了几代人的脚迹。这些长满绿绒般苔藓的地方,是长角蜗牛繁衍生命的地方。
当我第一次迈进这个小院的时候,柚子花以它浓烈的芬芳迎接了小院的女婿。在这棵馨香醉人的树下,我闻到了美丽的妻子柚花般的气息。、
从此,我成了小院的常客。我爱在春季里来,谛听甘霖敲打柚叶的天音,看浓密的墨绿钻出丛丛鲜嫩的鹅黄;看葡萄从疤痕累累的光杆上爆出一粒粒嫩绿;看铁灰的砖缝中蠕蠕爬动的长角蜗牛,看蒙茸的绿苔从卵石的罅隙竭力地漫上砖道。我爱在夏季里来,在柏树下捡拾一片片雪白花瓣;仰望花骨朵中吐出的乳头般圆润的小绿果;循着葡萄藤找它终端的卷须;或者,摘一片风尾草贴在妻子丰腴的手背上印一页倔强的生命。我爱在秋季里来,白天看秋阳射在柏叶间的七彩的光斑,晚上看朗月撒向小院的点点碎银;躺在树下凉塌上,开眼见硕果琳琅,闭目闻天风过耳。葡萄架上,萤火点点;砖石缝中,草虫唧唧。我也爱在冬季里来,品尝一番晶莹的玛瑶,甜润似蜂蜜的柚瓣,看经过了四季变化而显得疲累的小院如何振作起精神来抵御呼啸而过的寒风。当第二场雪降临到小院时,柏树、葡萄、绿苔、蜗牛、草虫都休息了,我默默地塑一个没有灵性的雪人为它们守候。
后来,我有了儿子。又后来,我的儿子也扎进了它们中间。他像我妻子的过去一样,一年四季不知疲倦地在小院中忙碌,从蹒跚树下直到跳跃于花台。再后来,一只书包开始噼噼啪啪地敲打他小小的屁股。
当今年的柚子长到拳头大的时候,小院中要建房子了。花台要拆除;葡萄,要挖去;卵石坪,要翻掘。那么柚树呢?从此,是别了!
啊,我是多么可怜那些长角蜗牛,唧唧草虫和闪动着绿光的萤火虫们呀!
但我又渴望,小院中耸起一座新房。结合全文说说“苍老的小院” 中的“苍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列条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写作者一年四季在小院中的欣赏活动,请各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和景物的特点。(即描述重点)。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