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4.75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总收入2453亿元,同比增长15.7%。
材料二 2014年10月18日,中国文化旅游思想论坛2014年年会在西安举行。曲江文旅副总经理、西安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庄莹女士就“中国旅游的文化与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发表演讲。会上,与会嘉宾展开了中国旅游行业的文化思想研讨,这不仅有助于盘点和厘清目前中国旅游业的文化现状,看清它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更对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有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旅游行业的文化思想研讨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2月底央视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对外公布,收视率创历年新低,抢红包抢走了春晚风头。
材料一: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创下八年来的新低,但这并不能阻止全国电视观众“抢红包”热情的高涨。春晚“抢红包”,实际上是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大推广。从余额宝、P2P(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网络借贷模式)到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每年春节过后,春晚,有人点赞有人吐槽。2015年春晚导演组总体上按照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选取节目,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是:向艺术回归,要有敬重之心;向生活回归,要常接地气;向人民回归,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向真情实感回归,要真正回到内心回到艺术的原点。
(2)假如你是总导演,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应如何选取春晚节目,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四个回归”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注: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和201 3年均为7.7%。
(1)请你从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中概括出我国经济的新常态。
改革适应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安徽省以改革为统领,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取消、下放核准权限的核准事项12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将同口径减少三分之一;2014年省级财政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帮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创新平台以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控制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投资规模,较好地提升了产业层次。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安徽省政府是如何适应新常态的。
整合实现新发展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的合理性。

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对雾霾治理的空前关注,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产业增长;要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成因,治理对策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于违法排污行为加强监管,严重的要依法惩罚。公民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防治雾霾的治理、监督活动之中。
(1)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做才能更好防治雾霾?

当别人拥有你想要的精彩,你可以说他外在条件更好或总有好运气,但有时也要低下头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为理想付出了切实的努力。我们成长的道路之所以耀眼,是因为磨难与辉煌会同时出现,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请相信:不管多险峻的高山,总会给勇敢的人留一条攀登的路,只要你肯迈步,路就会在你的脚下延伸。
请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上诉材料加以分析。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 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