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杨博淑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中作者强调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世界之间矛盾 | B.全球化是阻碍移民发展的主要因素 |
C.全球化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变 | D.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全球化的受害者 |
伯尔曼认为:“以色列、古希腊、古罗马变成西方文明的精神原形,主要的不是通过一个保存或继承的过程,而是通过采纳的过程,即西方把它们作为原形加以采纳。除此,它有选择地采用了它们,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部分”。在这里他主要强调了
A.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渊源 |
B.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C.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性 |
D.近现代西方文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
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
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