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吕不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92年,死于公元前235年。他出生于河南濮阳,那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吕不韦的父亲是远近闻名、“家富万金”的大商人。在他生活的时期里,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特点是( )
A.官商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 B.官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
C.出现了许多的商业都会 |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
你在某个电影中看到如下情节: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正对着大门搭了一个大讲台……讲台前面旌旗招展,其中有些三色国旗,但全部镶着红边——人民政权的标志。人山大海的广场上唱起歌来,乐队高奏《马赛曲》,号声响亮……请问,这是反映以下哪个历史事件
A.巴黎公社的成立 | B.第一国际的成立 |
C.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 D.第二国际的成立 |
1832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形式主要是
A.组织工人请愿活动 | B.组织工人武装起义 |
C.组织工人罢工 | D.组织工人破坏机器 |
1871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会法》,它
A.保障了个人的工作时间 | B.使工会取得了合法地位 |
C.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 D.确保了工人的劳保福利 |
1830年英国人赫瑟林顿发行的《贫民卫报》
A.宣传资产阶级激进派思想 | B.因政府提倡而得到迅速发展 |
C.促使英国工人阶级开始形成 | D.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