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 )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 )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 )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竟有这么多的用途。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 它的顽强 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要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短文倒数第二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 ”的句子是(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4)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5)野菊花有哪些用途?
阅读短文,按后面要求做。(15%)
今天上午作文课,一打铃,老师就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对我们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昨天晚上在图书馆前的楼道里发现一个疯子。那个疯子把一把钞票向楼下的草坪里扔了下去。老师今天早上捡了两个五角钱,吃了一顿免费的早餐。”老师说完微微一笑。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信以为真,真想去捡钱。我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是捡不着的话,也能溜达一会儿,呼吸点儿新鲜空气。
我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去“捡金子”。刚出楼道口,我看见那一排泛绿的松树,就像看到了金子似的。我加速跑了过去,找来一根木棍,弯下腰,仔细地找着。心想:金子呀,金子呀,快快出来吧。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继续寻找。我用木棍来回扒着树丛里的落叶,看看下面有没有钱。突然,我发现一个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金穗穗纸,唉!空喜欢一场。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钱,失望地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只见老师在“幸灾乐祸”地笑。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个“《愚人捡钱记”,笑着说:“好了,写作文吧。”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上当了,今天是愚人节!哈哈……
今天的课很有意思。我们虽然被老师骗了,却写了一篇非常生动的作文。这节作文课我永远也忘不了。
①短文是按照()顺序写的。用“//”将短文分成三部分在文中标出来。(6%)
②概括第二部分的段落大意。(2%)
③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在横线上。(3%)
④.联系短文内容解释“兴致勃勃”的意思。(2%)
⑤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
阅读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10%)
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里擎着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宝石般的泪。
①这段话是按照()顺序写的。(2%)
②这段话写了三层意思。请你用“//”标画出来。(2%)
③概括第二层的大意:(2%)
④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一读,完成后面的作业,再加上自己的想像讲给别人听。
“小伞兵”和“小刺猬”
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活(像、向)一群小伞兵。最小的孩子就叫“小伞兵”,他有个好朋友 ,是旁边的苍耳妈妈最小的孩子小苍耳。因为小苍耳身上长满了刺,“小伞兵”就管它叫“小刺猬”。
一天,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和哥哥奶奶们一起张着降落伞飞走了。“小刺猬”不能跟好朋友一起走,心里真难过呀!第二天,一只小兔从苍耳妈妈身旁跑过,“小刺猬”就挂在小兔的身上了。小兔高兴地奔跑着,来到一片草地上,又蹦又跳。“小刺猬”被碰了下来,落在地上,他忽然听见有谁(在、再)叫自(已、己),转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小伞兵”。又和好朋友在一起了,真高兴啊!
秋天吹起土盖在他们身上,他们要在土里舒舒服服的睡一觉。明年春天,这里就会长出一棵蒲公英和一棵苍耳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难过------( )降-----( )
(3)填上恰当的词。
一( )伞兵一( )秋风一( )草地一( )苍耳
(4)填空。
“小伞兵”是( )的种子,“小刺猬”是( )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是被( )带到草地上的,苍耳的种子是被( )带到草地上的。
认真读短文,你一定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问题:
(1)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了哪些地方?
答:(1) (2) (3)
(2)填空。
(1)西红柿的 好吃。(2)萝卜的 好吃。(3)白菜的 好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的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
①五彩缤纷:
②聚精会神:
③专心致志:
(2)给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
(3)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羊是怎样吃草的句子。(2’)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
这句话中“嫩芽”指,“土香草”指。这句问话的意思是:作者要求我们对于周围的世界。
(5)文中的“翻草”是指(3’)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