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求美的时代。这需要我们( )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发挥美育在文化传播中决定作用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抓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中心环节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梦”提出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
②是由文化市场的发展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
③需要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某班四名同学以此信息各归纳出一个观点。其中由信息难以推理出的观点是
| A.甲观点:在当前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
| B.乙观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
| C.丙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精髓 |
| D.丁观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它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