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
| 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 |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
| 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 |
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力的发展乡镇企业 |
| 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 | 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
|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 |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 |
| 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
|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
| 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
学者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地心说与日心说 | B.相对论与量子论 |
|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D.神创说与进化论 |
沃勒斯坦尔指出:“热那亚从13世纪开始就有夺取印度贸易的欲望,最终,热那亚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打破了威尼斯人的垄断…… ”可见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
| A.西欧内部竞争的结果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结果 |
| C.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 D.急需传播基督文明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