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 “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
| 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问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
| B.宗法制崩溃 |
| C.“仁政”思想消失 |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 | 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
|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
|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
如漫画(下图)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
|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
|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