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
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
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高转筒车的发明 |
C.耦犁技术的普及 | D.曲辕犁的推广 |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划分田地 | B.因地制宜 |
C.精耕细作 | D.优选种子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