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
H+、Ag+、Mg2+、Al3+、NH![]() |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
Cl-、Br-、I-、CO![]() ![]() |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探究一: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
5.6 L |
11.2 L |
22.4 L |
n (Cl-) |
2.5 mol |
3.0 mol |
4.0 mol |
n (Br-) |
3.0 mol |
2.8 mol |
1.8 mol |
n (I-) |
x mol |
0 |
0 |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5.6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
由Cu、N、B、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用途。
(1)基态Cu+的最外层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研究者预想合成一个纯粹由氮组成的新物种N5+N3-,若N5+中每个氮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以下有关N5+推测正确的是。
A.N5+有24个电子
B.N5+离子中存在三对未成键的电子对
C.N5+阳离子中存在两个氮氮三键
(3)化合物A(H3BNH3)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它可由六元环状化合物 (HB=NH)3。通过3CH4 +2(HB=NH)3+6H2O ==3CO2+6H3BNH3制得。
①与上述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反应前后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变
B.CH4、H2O、CO2分子空间构型分别是:正四面体形、V形、直线形
C.第一电离能:N>O>C>B
D.化合物A中存在配位键
②1个(HB=NH)3分子中有_________个σ键。
(4)在硼酸盐中,阴离子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形式。图(a)是一种链状结构的多硼酸根,则多硼酸根离子符号为_________。图(b)是硼砂晶体中阴离子的环状结构,其中硼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
(5) 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可以认为氧离子作密致单层排列,镍离子填充其中,列式并计算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氧离子的半径为1. 40×10m,
≈l. 732)。
(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共9分)
(1)写出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含C、H、O三种元素,它的红外吸收光谱表明有羟基O-H键和烃基上C-H键的红外吸收峰,且烃基与羟基上氢原子个数之比为2: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溶液将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填字母)
①取代反应②加聚反应③消去反应④酯化反应⑤水解反应⑥氧化反应⑦显色反应
A.①②④⑥⑦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D.全部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共9分)碳、氮、氧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1)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2)碳、氮、氧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3)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每个冰晶胞平均占有________个水分子。
(4)请写出一个反应方程式以表达出反应前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反应后变为sp3:__________。
(5)写出CO分子的一种等电子体的分子式__________。
(本题共12分)硫及氯的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SO2和Cl2均可作漂白剂,但将它们按物质的量1:1通入水中,却没有漂白性,原因是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Cl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将足量的SO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未见沉淀生成。向该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填字母),便能产生沉淀。
A.氨水 | B.稀盐酸 | C.硝酸钾溶液 | D.氯水 |
(4)将22.4L(标准状况)的SO2气体通入1L1 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在25 ℃时,向0.1 L 0.002 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0.1 L 0.002 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 L 0.002 mol·L-1的NaI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25 ℃时Ksp(AgCl)=1.6×10-10,Ksp(AgI)=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