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孝子传
清·佚名
郑孝子立本,父相德,坐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而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所往。边徼人稀地广,又无可乞食者,困甚。
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以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馈赀而别。立本既知父耗,心益急,时张格尔余党未靖,官道梗塞,乃裹粮走小路。攀崖越岭,误入深山,前临陡涧,深不见底,立本旁皇无策。黑夜探行,转折至天明,气息仅属而已。
差官赵弁者,从山脊过,问而怜之曰:“我转饷回,即赴绥来,当携汝行。”托立本于回务主事奇氏家,奇礼遇之。居逾年,赵不至,乃复潜去。行入戈壁中,时夏日酷烈,掬路旁马溺饮之而呕,呕而复饮,如是数日,惫极而仆。适番众骑马过,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逾时始苏,又以饼饵食之。复起行数十里,见天山雪水,汹汹迎来。褰裳涉之,寒若层冰,中挟砂石如碗如拳,击胫骨痛不可忍。良久得岸,始达土鲁番大道。
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及闻立本至,告以墓所。他日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以归。
立本抵家拜母,相持悲泣。葬之日,父老士女,奔走往观,咸呼为郑孝子云。
(选自《名人轶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事戍西域坐:因……犯罪 |
B. 馈赀而别馈:赠送 |
C.奇礼遇之遇:遇到 |
D.惫极而仆仆:倒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临行哭而戒之曰吾尝跂而望矣 |
B.未知所往某所,而母立于兹。 |
C.问之,具以告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D. 乃复潜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郑立本孝顺的一项是( )
①知痛哭,废寝食 ②即赴绥来,当携汝行
③天山雪水,汹汹迎来 ④既知父耗,心益急
⑤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 ⑥长号过市,恸不欲生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子名叫立本,他父亲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长到十八岁,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告诉立本,他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 |
B.郑立本从一个叫赵弁的差官那里知道父亲的消息后,心里更加着急,就带着干粮走小路攀山越岭去寻找父亲,走错路进入深山,转来转去走到天亮,只剩下一丝气息。 |
C.在戈壁沙漠中,夏天阳光酷热,郑立本只能喝马尿,后来疲惫至极倒在了路上。幸好被一群骑马经过那里的当地番民救起,给他水喝,又拿大饼干粮给他吃。 |
D.郑立本到达绥来以后才知道父亲已经病死多年。他背着骨灰回到家中,母子俩抱头痛哭。安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奔走观看,都称呼他为郑孝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
⑵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逆谋,事觉,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
B.张士诚入寇寇:侵犯 |
C.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邀:请求 |
D.以聚署司事署:管理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
B.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
C.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
D.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为招降张家堡的民兵,费聚和步兵九人跟随太祖骑马前往,后直抵对方军营,魄力非凡。 |
B.费聚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攻下灵璧、泗州、滁州、和州等地,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深得太祖倚重,担任军队最高统帅,大挫张士诚锐气,使其不敢再窥视长兴。在攻打海盗时,同样表现出色。 |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①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几不答。未几,水果至,凿五池于通逵,民大便利。
孙沔荐其才堪将帅,换如京使、知宁州。俗喜巫,军校仗妖法结其徒,乱有日。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夜半尽禽之。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道闻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搏斗,自辰至巳,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千,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进皇城使、知泾州。陛见,辞以母老,丐复文阶归养。仁宗谕之曰:“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命特赐冠帔。曾公亮荐之,复以嘉州团练使为太原、泾原路总管。
夏人寇周家堡,转运使陈述古摄渭帅,几移文索援兵,不听,率诸将偕请,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述古怒,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朝廷以总管非转运使所得徙置,遣御史出按,述古黜,几亦改鄜州。召判三班院。边吏告夏人趋大顺,英宗问几。几曰:“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正恐与赵明为仇尔。”帝曰: “明之子奔马入城,几为所掩,卿料敌一何神也。”以为秦凤总管。
几得谢二十年,放旷嵩、少间,间与人语边事,谓张耒曰:“比见诏书禁边吏夜饮。此曹一旦有急,将使输其肝脑,而平日禁其为乐,为今役者不亦难乎?夫椎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耒敬识其语。再加通议大夫,卒,年八十一。
其议乐律最善。尝游佛寺,闻钟声,曰:“声澌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僧死。在保州,闻角声,曰:“宫微而商离,至秋,守臣忧之。”及期,几遇疾。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郭汾阳:指唐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平息后,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折节读书折:改变 |
B.邠地卤,民病远汲病:苦于 |
C.又不听,乃趣以手书趣:趋向 |
D.耒敬识其语识:记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几使他兵伏垒门以伺携匕首以备不测。 |
B.间与人语边事。彼与彼年相若也。 |
C.为今役者不亦难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D.移几为凤翔,且劾生事臣死且不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几在邠州做通判时疏通渠道引水注入域中,工程开始的时候宾客纷纷劝说,认为这种方法自从郭子仪在邠州建城便无法奏效,希望刘几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了。 |
B.侬智高侵犯岭南,刘几上书希望自己能够效力,被任命为广东西捉杀。途中听到蒋偕、张忠战死,快速奔驰到长沙。贼军出动全部兵力,双方在归仁铺激战。刘几向狄青建议,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分左右两翼攻击敌军的主力,贼军惊骇溃退。 |
C.边境官吏报告西夏人向大顺进军,英宗询问刘几。刘几说:“大顺是天险,不是西夏人可以接近的,恐怕是正好和赵明为仇人罢了。”皇帝说:“赵明的儿子骑马入城,差点儿被袭击,你退料敌人是多么神奇啊。”于是任命他为秦凤总管。 |
D.刘几精通乐律,曾经在游佛寺时听到钟声,预料寺中主持会有不幸,结果应验;当天晚上主持僧人死去;在保州听到号角,预料守臣有忧患。到了秋天,他自己患病去世。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泾,内地也,将母莫便焉。
(2) 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 他 以 扑 萤 往 晡 且 归 矣 今 天 下 之 所 高 必 其 囊 萤 者 令书 生 白 日 下 帷 孰 诣 之 哉?”
《梅花草堂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简书。觇之,不识其字。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何得见?”固曰:“然则何出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主生人之事,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迩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妇适三岁耳。年十七,当入君门。”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固曰:“可见乎?”曰:“妪陈姓,常抱之来卖菜于是。能随我行,当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米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老人遂隐。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耳。”后来婚终不遂。
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君,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钿,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岁余,固逼问之,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其官。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殁。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陈氏怜,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间,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因尽言之,相敬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向月简书 简:检视,翻阅 | B.君妇适三岁耳适:旧时指女子出嫁 |
C.此绳一系,终不可逭逭:逃避 | D.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俾:使,让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B.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固称惬之极固一世之雄也 |
D.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韦固为了延续香火,希望趁早娶妻成家,生儿育女,扩大子嗣,但终因其姻缘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而多年求亲未果。 |
B.为了商议与清河潘司马之女的求亲之事,韦固与月下老人约定于店西龙兴寺门,但老人却认为韦固命定的妻室另有其人,没必要再去潘司马府上了。 |
C.韦固对自己宿命中的妻子十分不满,决定派人行刺,杀掉那个卖菜的女子,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杀手却只是刺伤了她的眉心。 |
D.多年后,韦固娶了刺史王泰之女为妻,恩爱非常,后来却发现妻子竟然是十四年前自己派人刺杀未遂的女子,大为感慨,道出当年原委后,这段命中注定的姻缘终于得以证实。 |
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
②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免。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负气:恃其意气 |
B.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惩:戒止 |
C.君居其名、师其道师:学习 |
D.以其节之足尚也尚:同“上”,上升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的一组是()
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
②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
③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
④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
⑤有志者不累乎用舍
⑥立谏诤,风厉在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可谓振聋发聩、先声夺势,也定下了全文激昂的基调。 |
B.作者表明仰慕古之戆者的心迹, 表达了欲与“长孺”、“子布”结交而不可得的遗憾。最后, 表达了对同乡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造访倾谈。 |
C.作者对流俗所谓的“戆人”作了定义,他们不取合当世,不阿附权贵,遇到事情就争论不休。 |
D.作者以“甘脆之味”、“姜桂之和”来分别喻“材智之士”和“气节之臣”,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别有韵味而又富于理趣。 |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
②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