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实验小组欲测定正方体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开始之前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正方体边长,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正方体的边长为 cm。
(2)如图丙所示为该组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 1, 2, 3, 4, 5, 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3.20cm,
=4.52cm,
=8.42cm,
=9.70cm,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组同学用天平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素的表达式= (重力加速度为g,木块的加速度为a)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如右图所示,则手轮上的读数为mm,若实验测得5条亮条纹中心的距离为6.000mm,则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mm,已知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0mm,则此光的波长λ=。
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如下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低压交流电源(附导线)
C.天平(附砝码) D.铁架台(附夹子)
E.重锤(附夹子) F.纸带
G.秒表 H.复写纸
(1)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实验小组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静止点),A、B、C为三个计数点,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测得h1=12.01cm,h2=19.15cm,h3=27.85cm。打点计时器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若重锤质量为m,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J;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J,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知道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一种原因即可);
(3)如果重锤下落高度为h时对应的速度为v,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图线,则图线斜率的数值在理论上等于___________。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在固定斜槽时,应该使斜槽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释放小球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像法拍摄到的平抛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A为抛出后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5cm,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球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秒,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甲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明显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
A.测量摆长时,把悬挂状态的摆线长当成摆长 |
B.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记为第1次,此后摆球第5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出经历的时间为t,并由计算式![]() |
C.开始摆动时振幅过小 |
D.所用摆球的质量过大 |
(2)乙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97.43cm,用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cm,然后用秒表记录单摆完成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从图乙可读出时间为____________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重力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丙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而不用测量摆球的半径。具体作法如下:
①第一次悬线长为L1时,测得振动周期为T1;
②第二次增大悬线长为L2时,测得振动周期为T2;
③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求得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__________。(用题给符号表示)
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
(2)图中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______(填“大于”或“小于”)P4位置所对应的折射率;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