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 )
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
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公元4至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A.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 |
B.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 |
C.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 |
D.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
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是明代初期对外贸易的两大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禁止民间贸易活动,另一方面,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如郑和七下南洋。其实质
A.发展海外贸易 | B.成为海上强国 |
C.巩固封建统治 | D.表明大国身份 |
公元666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映了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
B.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
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
下图是分别出土于今四川广汉、新都地区的东汉画像砖。图片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换的盛况 | B.农业生产的场景 |
C.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情况 | D.帝王的封禅大典 |
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
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 |
B.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 |
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 |
D.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