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享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 B.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
C.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 D.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是否具有成熟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从政治上看,十月革命确实是一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但从经济和文化上看,十月革命又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意在说明十月革命

A.是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指导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并非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