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火耕 | B.刀耕 | C.石器锄耕 | D.铁犁牛耕 |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
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
据
|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
|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
|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
| C.折射出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
| D.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
|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
|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
|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
观察图,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 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图中哪两个国家不属于此时期欧共体国家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