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 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 B.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
C.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 D.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
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
A.蕃薯、玉米 | B.烟草、小麦 |
C.葡萄、土豆 | D.甘蔗、水稻 |
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因为()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
C.证明了地圆学说 |
D.欧洲人开始了殖民掠夺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
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2009年10月,中国散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 B.中华的荣耀 |
C.东方的曙光 | D.王朝的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