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减少,延续了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 )
A.夏季盛行偏南风 | B.位于河流入海口 |
C.位于洋流交汇处 | D.位于沿海大陆架 |
历史上,导致该渔场“供养了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鱼类消费构成低 | B.欧洲市场广阔 |
C.捕捞技术发达 | D.距离欧洲较近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下列各题题。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A.沿海多内陆少 | B.西北多东南少 |
C.南部多北部少 | D.东部多西部少 |
海南省西部昌化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滨海沙漠景观,其成因最可能是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
D.海水侵蚀形成 |
下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Q地海拔可能为( )
A.350米 | B.500米 | C.650米 | D.800米 |
此季节,该地区( )
A.温和多雨 | B.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盛行东南风 |
关于R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 B.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C.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 D.河流冰期较长 |
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 B.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 D.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下列各题。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石油化工 | B.高级服装制造 | C.水果罐头制造 | D.有色金属冶炼 |
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 D.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
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据材料,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 B.人口老龄化 | C.劳动力短缺 | D.人口增长快 |
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
B.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