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GPS接收机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格林尼治(世界标准时间)时间。据此回答10~11题。
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0、 10:l0,则杭州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大约是

A.06:50、18:30 B.05:50、18:10
C.09:50、20:10 D.06:10、18:30

此日的日期最可能接近

A.3月15日 B.6月20日
C.9月15日 D.12月20日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导致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经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其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发生洪灾,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亿美元。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20千米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
C.水体热容量大 D.阴雨天气增加

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的降水变化表现为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农业文明时期主要起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过去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青海湖 ②滩涂③沼泽 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以下问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k㎡/y)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90年代以前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农牧过渡地带,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解决人民的生活用能问题,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