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
图中的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书板,该书板所象征的文献是()
| A.《人权宣言》 | B.1787年宪法 |
| C.《圣经》 | D.《独立宣言》 |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三者分别分别体现为()
| A.国王议会内阁 | B.首相内阁议会 |
| C.国王上议院下议院 | D.国王下议院上议院 |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 B.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
| C.1688年光荣革命 | D.《权利法案》的颁布 |
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版图的扩大 | B.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
| C.对外扩张的需要 | D.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
关于《十二铜表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平民的利益 | B.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
| C.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 D.属于公民法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