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这些文字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①宣示皇帝权威②宣扬君民同乐③强调国家统一④推行郡县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
A.“理” | B.“道” | C.“仁” | D.“气” |
孔子开创私学,他提出的办学思想是
A.“以道事君” | B.“格物致知” | C.“有教无类” | D.“法不阿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