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门,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三 看下列图示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这场大危机,实行了什么措施?
(3)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示“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l)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福美术作品,从图中 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 。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的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全球,中国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与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科技改变世界】
A【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请问:
(1)培根所说的“在航行方面的发明”是指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就?
B【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革命】
(2)英美两国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时分别走在前列。其走在前列的代表性的成就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C【现代科技革命及成就】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我们日常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列举我国取得的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一例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

如图,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从改革家身上了解历史上的改革。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你知道是哪次改革吗?这两次改革使两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转折?(2分)
(2)罗斯福的改革被称为“新政”,这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2分)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1分)
(4)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