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思此三,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夙夜孜孜”、 “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这段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材料二: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谁?“先生”在1905年创建了一个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叫什么?
(3)这场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为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先生”后来创办了一所军校,这所军校叫什么?哪年创办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材料二: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摘自《扬子晚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2分)
(3)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有何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