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并举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26国联合宣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小明制作了“新中国的外交离不开周总理”知识卡片。
时间 |
外交成就 |
1953年 |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4年 |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一致达成协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
1955年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优势互补”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可以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开元盛世》
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探究世界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邀请你一起参加。(11 分)
【融合与冲突的时代】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融合与冲突的历史大幕”。
(1)地理大发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它与下面图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图二 六方会谈图三 被北约轰炸的利比亚
(2)从图二的参加国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图三指出影响当今世界和谐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文明共享的时代】
加拿大人史密斯乘坐从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奔驰(德国)下班回到家后决定先放松一下。他脱去自己的网球鞋,换上一双轻便拖鞋(巴西制造),然后给自己倒上一杯葡萄酒(法国制造),打开个人电脑(马来西亚制造),上网去查看电子邮件。
(4)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史密斯的生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你是怎样认识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