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制作了“新中国的外交离不开周总理”知识卡片。

时间
外交成就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一致达成协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优势互补”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2分)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分)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2分)
对外关系篇
(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4分)
科技篇
(5)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
艺术篇
(6)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2分)
启示篇
(7)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2分)

阅读下面材料:(12分)
唐朝时,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诗书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A(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和一篇优美的文章考取功名。之后,被分到长安工作。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1)张三离船登岸之地A是哪一个城市?该运河开通时皇帝是谁?(4分)
(2)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2分)
(3)张三所朗读的《忆昔》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所写,该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他本人也被尊称为什么?(4分)
(4)《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2分)

对号入座.把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相连接,并把人物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括号内:
A 杜甫 B松赞干布 C唐玄宗 D武则天
2008年6月21日,在布达拉宫的见证下,成功登顶珠峰的奥运圣火火种与境内外圣火传递的主火种在熔火盆里熔为一体,这是奥运史上首次举行的熔火仪式。7世纪前期,曾经统一这一地区的人物是(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皇帝是( )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 )
她是我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分)
(3)列举两位为创建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2分)
(4)1953-1956年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试举两例。(2分)
(5)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在法制和外交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7)请举出两例说明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2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2分)
【回味无穷的话语】“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做出的?(1分)此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3)在农村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
(4)请列举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4分),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5)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从这一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