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以其境过:                   ②道州城西百余步:           
③潭中鱼百许头:               ④折蛇行:           
翻译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是日更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文言文阅读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

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

(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

(3)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两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①虞君:  

②宫之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 以东野毕马 佚闻矣。定公躐 席而起,曰:"趣 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 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曰

乡:

   

②昔者舜 于使人

工:

   

③然犹策之不已

策: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 告左右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

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

手指不可屈伸,弗 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

安陵君 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 ,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 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 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忘路 远近

②鸣 而不能通其意

B.① 出,得其船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 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 记之而去

D.①藉 茵褥

②今于欲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人甚

②父 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

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

②卒中往往

D.①便扶 路,处处志之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