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沁园春·孤馆灯青①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②。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③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①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②漙漙,音tuán,露水多貌。③“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他们“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词的下片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最恰当的是

A.功名未立 B.胸中万卷 C.叹流年已逝 D.犹欠封侯万里哉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
                                                                    
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此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
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诗的颔联,写景艺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③,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④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②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飞吟:临风吟唱。③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洞庭湖的南头)。④君山: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
词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

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早秋
赵 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注】此诗作于赴长安科考过齐安时,作者早年曾数去塞北。
(1)诗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早秋的特点?
(2)前人认为“流年堪惜又堪惊”一句“发语挺拔,力振全篇”,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