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加点词语解释
1.进不入以尤兮         离:            
2.翳翳以将入           景:
3.距关,毋诸侯         内:            
4.罟不入洿池           数:
5.扶辇下               除:            
6.以手抚膺长叹         坐:
7.始还家门             适:            
8.臣洗马               除:
9.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疾:            
10.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王鏊,字济之,吴人。父琬,光化知县。鏊年十六,随父读书,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奇之,称为天下士。成化十年乡试,明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杜门读书,避远权势。弘治初,迁侍讲学士,充讲官。中贵李广导帝游西苑,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反复规切,帝为动容。讲罢,谓广曰:“讲官指若曹耳。”寿宁侯张峦故与鏊有连,及峦贵,鏊绝不与通。东宫出阁,大巨请选正人为宫僚,鏊以本官兼谕德。寻转少房事,摧吏部右侍郎。尝奏陈边计,略言:“臣窃谓今日火筛、小王子不足畏,而嬖幸乱政,功罪不明,委任不专,法令不行,边圉空虚,深可畏也。望陛下大奋乾刚,时召大臣,咨询边将勇怯。有罪必罚,有功必赏,专主将之权。厚恤沿边死事之家,召募边方骁勇之士。分兵掩击,出奇制胜,寇必不敢长驱深入。”从之。
正德元年四月起左侍郎,与韩文诸大臣请诛刘瑾等“八党”。俄瑾入司礼,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去,内阁止李东阳一人。瑾欲引焦芳,廷议独推鏊。瑾迫公论,命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逾月,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尚宝卿崔璿等三人荷校几死。鏊谓瑾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李东阳亦力救,璿等得遣戍。瑾衔尚书韩文,必欲杀之,又欲以他事中健、迁,鏊前后力救得免。或恶杨一清于瑾,谓筑边墙糜费。鏊争曰:“一清为国修边,安得以功为罪?”瑾怒刘大夏,逮至京,欲坐以激变罪死。鏊争曰:“岑猛但迁延不行耳,未叛何名激变?”时中外大权悉归瑾,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而芳专媕阿,瑾横弥甚,祸流缙绅。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疏三上,许之。家居十四年,廷臣交荐不起。
赞曰:王鏊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释】①嬖幸:被宠爱的姬妾或侍臣。②边圉(yǔ):边境。③荷校:带着枷锁。④媕(ān)阿:随和他人,无主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恶杨一清于瑾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瑾衔尚书韩文      衔远山,吞长江
C.鏊初开诚与言,间听纳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而嬖幸乱政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鏊持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 ②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③瑾欲引焦芳,廷议独推鏊
④鏊前后力救得免    ⑤鏊初开诚与言     ⑥鏊不能救,力求去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鏊勤奋好学,年轻时写的文章被国子监的学生们争相传阅,备受人们称赞。在乡试、会试和廷试中,他连中三元,都得第一,以优异的成绩被授官职。
B.面对边境形势,王鏊直言忠谏,指出朝中奸佞小人乱政,大臣将士功罪不明,法令不行,劝皇上重振朝纲,了解下情,赏罚分明以抵御外敌。
C.王鏊仗义执言,在刘瑾用各种手段迫害朝廷官员时,他多次挺身而出,据理力言,与刘瑾针锋相对地争辩,竭尽全力地营救,使一批官员免受迫害。
D.王鏊清正不阿,后来朝中逢迎之风盛行,刘瑾专权益甚,王鏊激于无法拯救局面,于是坚决请辞,离职返乡。史书评价他明晓去就之节,不以阿谀之态逢迎取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杜门读书,避远权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寿宁侯张峦故与鏊有连,及峦贵,鏊绝不与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嶲据南中,洪曰:“元素信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岑述:字元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表: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胜任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奖:获得褒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中则益州咽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安峡口设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
译文:
(2)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
译文:
(3)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绝:超过
B.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案:查究
C.言必忠信克己克:克制
D.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敦:敦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以母老罢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B.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C.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D.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大石侧立千尺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从而师之
D.则群聚而笑之桴止响腾

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B.宫之奇以其族行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

A.其虞、虢之谓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何陋之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硃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硃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硃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硃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中:射中
B.朔绐驺硃儒绐:欺骗
C.自街鬻者以千数数:计算
D.朔中之,臣榜百榜:用板子打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东方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一组是()
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
②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③自街鬻者以千数
④乃别蓍布卦
⑤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A.⑤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初年,征召贤能,东方朔在自我推荐书中极力自夸,称赞自己的学识广博,一点也不谦虚。
B.一开始,东方朔认为自己的待遇太低,就和皇帝身边的侏儒一样,因此寻找一个机会,向汉武帝道出了自己的不满,以求得到皇帝任用。
C.东方朔非常善于射箭,有一次汉武帝让大家比试射壁虎和蜥蜴,结果除了东方朔,其他人都没有射到。
D.东方朔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汉武帝接见,但他风趣幽默,机智过人,渐得汉武帝赏识,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
(2)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3)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谷尽杀若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