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③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衡文衡:通“属”,缀缉、撰写 |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料想 |
C.迥出意表迥:远 |
D.因为诗吊之因为:于是写作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营生的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千两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对此只一笑了之。 |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羿,古之善射者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发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
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能多发而多中发:放箭 |
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罢:停歇 |
C.言辞动作,皆中术数中:合乎 |
D.莅民如仇雠莅:统治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
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
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
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
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 |
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 |
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 |
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 |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吾其还也 |
D.①论者称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A.②③⑤ | B.①③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内心忧虑,后称病辞官。 |
翻译下面句子。
①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②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③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①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②。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③,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膂:脊骨。②瘳:病愈。③肝膈:泛指人体内脏。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隆起而粟: ②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③傅以善药: ④始以为不足治: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之”字的指代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
B.郑君确定了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但是看的人都笑他,所以他对此很担忧。 |
C.文章以小见大,引喻恰当,娓娓而谈,颇有警示作用。 |
D.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
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
C.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欲霸王者托于贤 |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
D.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
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秦人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其孰能讥之乎? |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D.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④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驱蚊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扇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扇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噬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噬面。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