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鸽异
(清)蒲松龄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 ),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仆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武,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
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觔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 )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抱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 )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靼鞑’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天明视之,果俱亡矣。心甚恨之,遂以所畜,分赠知交,数日而尽。
异史氏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 )!而独阿堵之物,好者更多,而聚者特少。亦以见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亦携有一两头仆:我 |
B.又数武,见一道院武:步 |
C.于是爱惜臻至臻:日益 |
D.长者之求,不可重拂拂:违逆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其养之( ),如保婴儿也 |
B.大如鸡,冲霄( )去乃 |
C.( )不敢以常鸽应虽 |
D.贤君之于良臣( )矣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
A.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B.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C.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D.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说第一段以笼统介绍和细节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叙写了张幼量寻鸽、购鸽、养鸽的行为过程和自豪的心理状态,展示了主人公嗜鸽成癖的性格特点。 |
B.小说的第二段写得有鬼气也有仙气,虽然是黑夜旷野之中,但以少年的一袭白衣和隐隐的月色作为点缀,黑白相衬,三言两语即勾勒出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
C.小说的第三段是全篇主要内容所在,作者妙笔生花,精选动词,多用短句,行云流水,灵动连贯,白鸽翻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超凡的文言描摹功力。 |
D.小说的第四段出人意料,焚琴煮鹤的结局让人叹惋不已,作者并没有批评主人公是叶公好龙,“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的评语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了宽解。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
(2)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
(3)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谟①,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时州客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
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以为钧天之乐②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日:“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改容,坐皆谢之。独孤日:“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日:“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八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日:“某顽蒙,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精通耳。乃换之,日:“此至入破③,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④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⑤,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修之,至掣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
(取材于《太平广记》)
注:①李漠(mó):唐玄宗时的乐工。
②钧天之乐:天上的仙乐。
③入破:唐代指乐曲演奏进入的某一阶段。
④蹙踖(cù jí):恭敬。⑤帖息:平般,驯服。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更宴更:轮流 |
B.李生拂笛拂:擦拭 |
C.得无有龟兹之倡乎倡:朋友 |
D.李生:井会客皆往候之候:等待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州客会镜湖 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和李谟聚会 |
B.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 |
C.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 老先生:是神奇少有的人,我自己都没有察觉 |
D.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
这些笛子都不能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生本来就不在被邀请参加聚会之列,是临时被人带来参加聚会的。 |
B.带独孤生来的人认为独孤生没为李漠喝彩很没有礼貌,连忙替他解释。 |
C.众宾客看见李谟变了脸色,怕破坏了聚会气氛,于是纷纷向李谟道歉。 |
D.独孤生只凭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已经让李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 小 则 凸 凡 鉴 洼 则 照 人 而 大 凸 则 照 人 面 小 小 鉴 不 能 全视 人 面 故 令 微 凸 收 人 面 令 小 则 鉴 虽 小 而 能 全 纳 人面 仍 复 量 鉴 之 小 大 增 损 高 下 常 令 人 面 与 鉴 大 小 相 若 此 工 之 巧 智,后人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译文: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郎中。英宗初,用荐擢河南右参政。居官清慎,布吏才。
正统八年,大臣会荐,迁浙江发布政使。久之,盗大起闽、浙间,赦而再叛。景帝即位,发兵讨之。原贞尝策贼必叛,上方略,请为备。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而温州余贼犹未灭,命都指挥李信为都督佥事,调军讨之。遂拜原贞兵部左侍郎,参信军务,镇守浙江。丁母忧,当去,副都御史轩鞔请留之。报可。
景泰元年,原贞进兵捣贼巢。俘斩贼首陶得二等,招抚三千六百余人,追还被掠男女。捷闻,玺书奖励。请奔丧。逾月,还镇。复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顺,析丽水、青田;县地置云和、宣平、景宁四邑,建官置戍,盗患遂息。论功,进秩一等。浙官田赋重,右布政使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指挥同知脱纲、王瑛,都指挥佥事沈辚、崔源,皆得赠恤。六月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故。未几,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镇焉。福州、建宁二府,旧有银冶,因寇乱罢。朝议复开,原贞执不可,乃寝。
五年冬,疏言:四方屯军,率以营缮、转输诸役妨耕作。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苟增万人屯,即岁省支仓粮十二万石,且积余粮六万石,兵食岂有不足哉。今岁漕①数百万石,道路费不赀。如浙江粮军兑运米,石加耗米七斗。民自运米,石加入斗。其余计水程远近加耗。是田不加多,而赋敛实倍,欲民无困,不可得也。况今太仓无十数年之积,脱遇水旱,其何以济!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臣昔官河南,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悉转徙南阳、唐、邓、襄、樊间。群聚谋生,安保其不为盗?宜及今年丰,遣近臣循行,督有司籍为编户,给田业,课农桑,立社学、乡约、义仓,使敦本务业。生计平定,徐议赋役,庶无他日患。
时不能尽用。后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已,复镇浙江。英宗复位,罢归。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漕:通过水道运送粮食。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丁母忧,当去去:离职 |
B.三年请褒赠御贼死事武臣褒:表彰 |
C.汰冗食浮费汰:裁减 |
D.稽诸逃民籍凡二十余万户稽:缉拿 |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赦而再叛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B.①杨瓒请均于民田轻额者②君幸于赵王 |
C.①且积余粮六万石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D.①其何以济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
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说明孙原贞“有吏才”的一组是
①原贞尝策贼必叛②诏原贞督之,田赋以平
③迁浙江左布政使④命考察福建庶官
⑤原贞执不可,乃寝⑥刘千斤之乱,果如原贞所料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把文言阅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即命原贞参议军事,深入擒其魁。3分
翻译:
2.宜简精锐实伍,余悉归之农。3分
翻译:
3.俟仓储既裕,渐减岁漕数,而民困可苏也。4分
翻译: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3——15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
B.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
C.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
D.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
B.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
C.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
D.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12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 B.王者不却众庶 |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 B.④⑧ | C.⑥⑧ | D.③⑥ |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
一项()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兵之来
A.行李之往来 |
B.夫晋,何厌之有 |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 |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C.左右欲刃相如 |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