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新刚刚向觉慧诉说完自己对梅的思念和对瑞珏的愧疚,以及自己不能反抗的无奈,转瞬间就和弟妹们玩闹了起来。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觉慧想着,大概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吧。这让觉慧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了。 |
B.拉斯蒂涅跟着表姐参加了一次盛大的舞会,在这次的舞会上,他眼看自己在巴黎最高贵最美丽的社会中出尽风头。第二天吃饭时,他当着大家的面,把他的这份得意告诉高老头,伏脱冷在一旁森然地冷笑,像个长辈般,用挖苦的口气说:“……我的孩子,每年兜里必须备有三万五千法郎,否则,咱们就掉进粪堆里!被人讥笑,前途丧失,一败涂地。”“要不,你躲进圣洁的阁楼里去和书本结婚,要不,走另外一条路!” |
C.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然而马谡一意孤行,轻敌大意,终于导致了街亭失守。诸葛亮虽极其不舍,然而军法如山,还是挥泪斩了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却先帝“马谡言过其实,大可不用”的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 |
D.爱斯梅拉达拿水给加西莫多喝,这一情节感人至深。一个是美丽绝伦的少女,一个是丑陋至极的怪物,地点则是监狱里。这样的组合,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也是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
阅读下面从《家》(巴金)、《巴黎圣母院》(雨果)中节录的片段,分别说出其描写的人物。
①“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对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不仅给她的笑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来,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家》)()
②“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她又感到一阵心痛。她紧紧地按住了胸膛。她依旧坐在那里,她用留恋的眼光看着黑暗中的一切。她还在想。她所想的只是他一个人。她想着,脸上时时浮出凄凉的微笑,但是眼睛里还有泪珠。”(《家》)()
③“她那双安达路斯式的小脚,穿着精美的鞋,显得小巧自如。她在一条随便铺着的旧波斯地毯上,飞舞着,旋转着,每当她转过身来的时候,每当她光辉的形象经过你面前的时候,她那乌黑的大眼睛就朝着你一闪。”(《巴黎圣母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额头。 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简答题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未庄人心浮动,阿Q异常兴奋。请列举阿Q采取了哪些“革命”行动。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便发生摔玉的风波,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简要说说“通灵宝玉”的来历。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话说林黛玉与宝玉角口后,也自后悔,但又无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紫鹃度其意,乃劝道:“若论前旧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黛玉啐道:
“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我怎么浮躁了?”紫鹃笑道:“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
宝、黛二人因何角口?如何收场?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我在生活中看到的只是鲜花:这种幸福却不能长久。……我必须适应我目前的处境,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实惠地盘算着过日子。……我可以坦诚相告,我在这里,在索漠,在我伯父家里,遇到一位堂姐,她的仪态、面貌、思想和心地,你都会喜欢的,……
看了查理的信后,欧也妮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