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恭敬。
B.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犹不能济:救济
D.所在征敛,人不命堪:忍受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D.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羲之尝张芝,临池学书慕:羡慕
B.此为其故迹,岂然邪信:确实,果真
C.而尝东方,出沧海极:穷尽
D.则学岂可以少哉固:本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池洼然而方勇气闻于诸侯
B.羲之之书晚善今君亡赵走燕
C.夫人有一能臣壮也,犹不如人
D.又告巩曰:“愿有记。” 因击沛公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w。w-w*k&s%5¥u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课内文言文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三驱以为度       认为
B.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自身端正
C.何必劳神苦思        不必
D.虽之以严刑        通“懂”,使……知道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怒而滥刑 B.我见相如,必辱
物喜,不以己悲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恩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

若属皆且为虏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四十里//沛公已 B.沛公不杯杓//不枚举
C.沛公在//衣食所,弗敢专也 D.道芷阳行//至军中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则车骑//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则与斗卮酒,哙拜
C.樊哙从良//因击沛公于 D.毋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
B.臣等不肖,请辞去不肖:没有才能
C.畏廉将军哉独:难道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

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4分)

文言文阅读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 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 堪:胜利
C.举世怨梁武帝父子小人而疏士大夫举:全,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
(2)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4分)
(3)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仆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老固辞固:坚决。
B.溧阳靖晏自如靖晏:安定。
C.人相惊曰:“寇深矣!”深:深入。
D.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除:开除。

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②章五上,请老愈力
③狱户未尝系一重囚④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⑤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⑥衡力疏其事……廷争移时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衡在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
B.李衡在任溧阳县令时,用诚心教化百姓,虽然没有催促老百姓交赋税,可是老百姓却先于他县完成了赋税上缴任务。
C.金兵进犯淮堧时,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安全的地方,唯有李衡把妻子儿子从浙东接来溧阳安家,因此,金兵只攻打其他县邑而不攻打溧阳。
D.李衡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隐,皇上多次挽留他,不准他的辞请,直到后来他接连多次上书,皇上不得已才同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