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在北京居住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义和团在北京和外国军队交战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
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 |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
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人困境中的金合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调整![]() |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