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 A.贵族政治是宪政的中间力量 | 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
| C.贵族政治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 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
“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 | 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
|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 | 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
|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A.筒车 | B.风力水车 | C.水排 | D.翻车 |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 A.唐朝户部尚书 | B.宋朝三司使 | C.宋朝转运使 | D.明朝布政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