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3)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材料四  2008年11月3日11时58分,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到达台湾后他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   
(4)材料中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五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直航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8年12月23日晚7时许抵达台北木栅动物园正式安家,这更给两岸关系增添了和平友好的气氛。
(5)材料表明,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相关人群及人数统计表

人群
自由民
(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外邦人)
公民(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材料二正是在民主共和主义政治文化的引导下,《联邦宪法》(即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了,正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回答:
(1)材料一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是这场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言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压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问题:
(1)据材料一,广州、武汉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为了维护中华民国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请完成: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