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两个洞,忍着伤痛艰难地向前爬行。他回头望了望,两个战友再也不能与自己同行了。他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
只见黄继光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
一阵冷雨落下,黄继光苏醒过来,他吃力地将手雷向地堡扔去。
一声号令,部队箭也似的发起了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又叫了起来。原来,地堡虽被炸塌了,但残存的敌人凭借两挺机枪,还要作垂死的挣扎。进攻部队又被压住了。照明弹照着阵地像白天似的。参谋长和战士们又一次看见黄继光的头从地上抬起来。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带着7处枪伤的身体,和还没有停止跳动的心。
突然,黄继光猛地一下爬起来,像虎一样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枪口……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霍”是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再查_______画,“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黄继光在身受重伤后是怎样完成任务的?把有关的动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 jǐ )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hé huó huo )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的火焰(yàn ràn )啊,简直像一支()的蜡烛。这是一道()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 gěng )。
(1)这文段选自,作者是著名作家。
(2)根据课文内容,把括号里的内容填完整。
(3)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用“√”表示。
(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温暖()奇异()暖烘烘()
(5)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第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这说明小女孩当时。
(6)用“”画出这段话中小女孩幻觉的部分。
(7)“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一词中说明小女孩当时实在
(8)如果让看到文中的小女孩,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的,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认真读文,回答问题。(9分)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自己上学。我每天都要经过那座我极为惧怕的圆木桥。我总是绕大弯从小路走,可是有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jīnɡ)兢地走上桥头。这时,我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好久,母亲( )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地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的血盆大口,大桥松动的地方,在我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了桥,扑进母亲的怀抱,我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了我的泪水。
(1)“可是有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地走上桥头”中“战战兢兢”说明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短文中的括号里应填( )。(2分)
A.果然 B.仍然 C.显然
(3)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照样子写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打电话
看完电视后,老王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 往武汉打电话:“儿子,昨晚的天气预报你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让你妈给你寄……”
“知道了,知道了。”可能是老王的絮絮叨叨让儿子不耐烦了,没说几句话就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响了,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 ,你加衣服了没有?”
他正要回答,一股凉风从窗缝里乘虚而入,使他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是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的“劣迹”一直讲起……老王赶紧截住她的话头:“好,您那边天气怎么样?”
“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1)短文所叙事情的时间是,地点是,主要人物是。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①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在他说话时。
②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表现在她说话时。
③对于老王嘱咐,儿子的表现是。
④对于老母亲的嘱咐,老王的表现是。
(3)这篇短文主要用了的表现手法。
(4)①“不由自主“的意思是。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②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阅读课文片断,回答下面问题。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 谢谢你医生说 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迫在眉睫”这个词的意思是。课文中说“输血迫在眉睫”,那是因为如果不及时给小姑娘输血,她就会因为。
(4)“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说明阮恒。
(5)“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放下去”说明阮恒,但后来“又举起来”,是因为他想到。
阅读分析训练,回答问题。
垂柳
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树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消融的时候,不正是泛青的柳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你再看看,许多种树刚刚醒来,而垂柳已抽出万条柳丝。那迎风摇摆的枝条,那青翠欲滴的细叶,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垂柳不仅是最早的报春使者,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
垂柳的枝干耐水耐湿,即使被洪水淹没数月,也能安然无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的树种。
垂柳木质轻柔,纹理顺直,是制作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好材料。
垂柳的枝条纤细,很有韧性,可以编成柳筐、柳盔、柳箱等日用品。
垂柳喜欢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北,无论是湖边河岸还是丘陵山地,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长成高达十几米,粗二三十厘米的浓阴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贡献也就更大。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再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泛青:②纤细:
③青翠欲滴:④安然无恙:
(2)为什么说垂柳是“报春使者”?垂柳有哪些经济价值?
(3)从文中选词,照样子填空。
枝条(摇摆)泛青的()冰雪()
较高的()纹理()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