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        )  清晰(        ) 提高(        )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阅读。(20分)
读书破万卷
三十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来了一位少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馆长允许他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对这位文弱的少年一年之内要读完数万卷书,他的心里不免有些怀疑。
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下,少年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紧张的读书生活。从这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搜集到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一本有名的《中国思想史》从他的笔下诞生了。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老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一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16分)
我( ① )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 ② )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 ③ )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 ④ )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把下面的动词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8分)
挤跨踮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2)文中“暗喜”是什么意思?作者“暗喜”的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轻松答。(22分)
一张未答完的考卷

清晨,我向学校走去,心里一个劲儿地翻腾着昨天老师讲的话:“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我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老师,您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一抬头,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向张老师打招呼,我怪自己只顾想事情,连老师都没看见,我该怎么办呢?背诵了半天,需要时(竞 竟)这样口笨舌拙!我鼓起勇气,跑到张老师面前说了声:“张老师,您好!”张老师笑着说:“小(掏 淘)气也变规矩了,好啊!”听见张老师夸我,我心里乐滋滋的,便向她表示了自己痛改前非的(绝 决)心。“好,我考考你。”我和张老师并排走着,他问我:“如果你妨碍了别人的工作或学习,如何道歉?” 我接口说:“赶快说声‘对不起’。”“有人无意碰了你,并已经向你赔礼,你该怎样?”“如果有人无意碰了我,我就应该宽宏大量地说‘没关系’。”张老师见我对答如流,鼓励我说:“回答得好啊!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背会这些词句是远远不够的,好比人走路刚抬起脚,漫长的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要言行一致!”“是!”我满怀信心地答道。∥
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心想,可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在教室里乱窜乱叫了。我打开语文书,准备预习功课。这时,刘明凑近我,低声说:“小伟,请你帮我解释一下这个词语。”“好吧!”我俩研究了一会儿,他的疑难问题解决了,便说:“麻烦你啦!”“哪里话, 别客气!”我急忙回答。∥
当我美滋滋地回味着刚才的文明对话时,张老师的话又一次在我的耳(伴 畔)响起:“……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是啊,我想,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今天的行为只不过是走路才抬起脚,还要坚持下去,在我们面前放着的,是一张未答完的考卷啊!∥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4分)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宽宏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答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各段段意。(4分)
①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作者要说明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上“√”。(6分)
①我们说话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
②只有下决心才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
③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不能只会背词句,要言行一致,还要坚持做下去。( )
(5)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面前放着的,是一张未答完的考卷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句。(4分)
①兴冲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精读和泛读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
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泛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泛读呢?
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于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似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泛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毕,也应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的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浩如烟海
一目十行
(2)文中第四自然段是句(A.反问B.设问C.疑问),在文中的作用是
(3)什么叫精读?什么叫泛读?简要写在下面横线上。

课内阅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恐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象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我”的复杂心理的句子抄下来。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惧怕什么

(3)从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