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句子。
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会到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废墟中哭喊的“中国孩子”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打响之后,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涌向火车站。
8月28日约16时,日本侵略军的三架轰炸机没有攻击中国军队的军事目标,却冲着上海南火车站投下了炸弹,以妇女、儿童为主的数以千计的生灵随着骤然升起的黑烟而顿时逝去。
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记者王小亭,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儿是血。”
“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轰炸机在上空飞了过去,没有扔炸弹。”
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他拍摄的胶片被美国军舰从上海送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送抵美国纽约。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他的频频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估计: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忽然之间,通过这个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形象,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有了世界意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国际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对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杀戮毫无防卫能力的中国难民深感义愤。
1.根据引号表示的含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话语引用。
C.表示强调。
(1)记者王小亭回忆说:“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断肢残体处处皆是。” ( )
(2)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 ( )
(3)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 (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小亭是怎样通过这张“废墟中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照片,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华。(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给人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一句 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给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一封信
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看这封信。
现在,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恐怖片,使许多儿童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侵害。就拿我这个小女孩来说吧。有一次,我打开电视,被一部科幻片吸引住了。可是不大一会儿,屏幕中就出现了一个吸血鬼。他的头发蓬乱,牙齿又尖又长,穿着漆黑的袍子,狰狞残暴,到处杀人吸血,场面恐怖极了。我吓得缩成一团,好几个星期都心惊胆战,连做梦都看见那血淋淋的场面。不良的睡眠使我成绩下降了,我整天都在怕。我想:这样的片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极大的伤害的,而且班上也有同学学着电视里的坏人骂脏话、打架、结成小集团选大哥……
叔叔、阿姨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请不要放映恐怖片吧!
祝
工作顺利
一个爱看电视的小女孩 孟菲菲
2011年3月3日
(1)“我”恐惧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同学在信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建议怎么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的观点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压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周恩来要背着大伯去租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选段中表现巡警耀武扬威的词句。(2分)
(4)“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你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国舅把守的课文理解关到了,要细心哟!(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答题)
(1)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因为当时
,那么现在你是为而读书。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形容。
叶老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请用“”从句子中画出来。
(3)乌塔身上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4)仔细读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一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比喻义。
摔跟头:
红眼病:
词语大臣也从收藏夹里取出了习题,想考考聪明的你!
(1)先补充词语,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风和()丽耀()扬()()( )洋洋
受益()浅莫()其()()()与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爱”组词后,再选择合适的词填在句中括号里。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为国民操劳了一生的周总理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
②我想到以后再也得不到叶圣陶爷爷的()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③不管身处何地,他都深深地()着自己的祖国。
(3)根据情境或要求填空。
①写一个非四字的成语:如,打破沙锅问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叶圣陶老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来概括。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周恩来是有名的爱国人士,除此之外,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等爱国人士。
④在“()的语气”的括号里可填上哪些成语修饰?如,铿锵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