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义哥 |
秦火火等人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非法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网络秩序。2014年4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处其诽谤罪2年,寻衅滋事罪1年半,决定合并执行3年。以下是秦火火等人制造、编造过的两则网络谣言。 ●雷锋生活奢侈,道德楷模形象由国家制造 ●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 举报 | 1楼 2014-4-18 18:10 回复 |
月亮船 |
太可恶了。竟然恶意诋毁雷锋叔叔等公众人物,还胡说是国家制造的!他们制造并传播的谣言竟多达3000余条,危害实在太大了! 举报 | 2楼 2014-4-18 18:13 回复 |
(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秦火火等人的行为性质。
(2)秦火火等人诋毁雷锋、张海迪等公众人物的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在哪里?
(3)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谈谈网民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下列几种情况也许是你将要遇到面对的,假如发生这些情形,你该怎么办?请你认真思考后,把你将要采取的行为简要写出来。
情境和情形 |
正确做法 |
学校让你和军乐队同学停课参加某公司开业庆典 |
|
晚上,邻居家经常把电视机开得很响,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 |
|
学校门口马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存在安全隐患 |
|
楼梯口水龙头未关,自来水流个不停 |
|
同学小高过生日,在豪华餐厅举办生日宴 |
|
期末考试时发现几个同学抄袭作弊 |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4年2月10日揭晓: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90高龄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出谋划策 某校团委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感受榜样力量铸中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个活动形式
(2)根据你设计的活动形式,写出活动步骤。
传承精神【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1)在刘盛兰老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2)青少年应当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2014年2月13日胜利闭幕。会上,来自全省各地、各族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共商安徽改革发展大计。会议顺利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
材料一:实现两会确定的目标,务必突出民生优先,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围绕群众所忧所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材料二:突出抓好生态强省建设,让江淮大地天长蓝、水长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实现两会确定的目标,务必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优化创业环境,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
知识链接(1)材料一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
我思我行(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发展之路(3)为了实现材料三的目标,请你为安徽省的发展提几条建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应对周边地区发展进程加快的压力,某镇招商引资中引进了不少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在给本地资源环境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拉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小强认为,为了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引进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也无可厚非!反正我国有的是资源,小镇上重污染企业也不多。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强的观点进行辨析。
学到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几位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注意回避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乙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丙同学说: “我觉得各民族互不往来,各自发展,就会相安无事。”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