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论十大关系》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论》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 | B.革命 | C.帝制 | D.尊孔 |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所说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是指()
A.地主阶级抵抗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