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及:达到。 |
D.召彰诣行在所诣: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B.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C.虏乃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D.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
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侶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鹅笼夫人传(节选)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卜:占卜 |
B.中两榜,俱第一人俱:都 |
C.地高坠重,公可休矣休:退下,离职 |
D.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窥:看出 |
以下六句变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鹅笼夫人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②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③ 地高坠重,公可休矣④ 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⑤ 吾恃其文为家也⑥ 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笼家境贫困,但文章写得极好,某氏看重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
B.鹅笼考中了状元,鹅笼夫人仍然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说明她恬淡贤淑。 |
C.鹅笼夫人临死时说:“我不是道是什么缘故,认为今天死了是一种幸运。”,说明她临死前陷入了昏迷状态,胡言乱语。 |
D.鹅笼死后情状很惨,说明他罪有应得,也说明鹅笼夫人早就看出他的细微变化了。 |
翻译划线句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
(2)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陈用兵之略陈:陈述 |
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照顾 |
C.世宗临其丧临:亲临 |
D.非特一时之策特:只是 |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也。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
C.汝何故疏我 煜入或不测,奈何 |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
下列各句,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B.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C.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D.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2) 文中第五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也可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顾问御史曰:“曲逆户口几何?”对曰:“始秦时三万馀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户。”于是乃诏御史,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除前所食户牖。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史记·陈丞相世家》有节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谢:辞别 |
B.间者兵数起,多亡匿兵:士兵 |
C.世莫能闻也闻:得知 |
D.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卒:最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还定三秦而东击降殷王而还 |
B.乃封其金与印乃详迁陵为帝太傅 |
C.立魏咎为魏王君为我呼入 |
D.事魏王咎于临济得复见将军于此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平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与秦军相攻于临济②击降殷王而还③问陈平,陈平曰:“可。”
④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⑤而平身间行杖剑亡⑥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
A.②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年轻时外出求学,他曾跟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在魏王咎手下做事。魏王任命他为太仆。后来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加上又有人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魏王。 |
B.陈平投奔项羽,得到项羽的重用。陈平被封为信武君,率领魏王咎的部下击败并降服了殷王而凯旋。后来项王发怒要杀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将领吏。陈平害怕被杀而逃走。 |
C.吕太后想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策划跟其他官员合谋,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 |
D.陈平喜欢读书,跟哥哥兄弟情深,他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跟随当世英豪屡被赏识重用,官至丞相。他有战功,有谋略,却多次被小人猜忌而不得不逃命。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
课内文段阅读:请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七)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八)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十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三十五)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十)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A.退而省其私吾日三省吾身 |
B.学则不固奢则不逊,俭则固 |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回虽不敏,请事诸语矣 |
D.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克己复礼为仁 |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其不可者拒之生而知之者,上也 |
B.于人何所不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
D.学则不固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嘉善而矜不能”的“善”相同的一项是()
A.无友不如己者 | B.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C.不耻下问 | D.贤贤易色 |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异乎吾所闻 | B.非也,予一以贯之 | C.其何以行之哉 | D.莫我知也夫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4分)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2)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