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月光
谷禾
有月光的晚上,我可以忘却生活的烦恼,去到村头的树林里或小河边,去到庄稼地头或某个无人的地方,在如雨的虫鸣和蛙噪里,在青草气息披拂的风中,安静地坐下来,回忆从前,反思现在,也想一下亲爱的诗歌。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把身体完全放松了,躺在松松软软的青草上,闭上眼睛,聆听月光脉脉的流淌,在心里感慨,多少青春韶华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老去了,多少壮志雄心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成了飘忽的传说。
现在,月光又溢满天空了,澄碧的蔚蓝似乎在隐隐发出银子的光亮,如果披着衣裳出去走走,你会遇见一个高个子男人,他仿佛迷失在了月光的声音里,一边凝望着沉睡的小村和远处的田野,目光似乎也被月光溢满了。你知道这就是我了。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晚上所诱的。
案上的台灯突然熄灭了,我存身的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与月光有关的回忆被暂时中断。我下意识地去拉窗帘,刚打开一条缝隙,交织的寒凉就落满了我的面颊。我没有避开,而是把目光继续投向了远天,去寻找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偶尔飘过的那一轮灰白。我知道,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我已经和真正的月亮,和有月光的晚上越来越生分了。
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禾苗上飘摇的月光,草尖上涨潮的月光,露珠里闪烁的月光,池塘里静影沉璧底月光,牛羊眼睛里默默反刍的月光,小河淌水亮汪汪的月光,树叶剪影哗啦啦的月光,白菜顶着雪的月光,照着我沿着母亲的唤声回家的月光,我走她也走的月光,床前照影的月光,地上凝霜的月光,还有月光里睡熟的村庄和醒着的田野,月光牵动着蛙鼓虫鸣和枝枝叶叶,被月光引诱出门的人,似乎都成了古老的回忆。
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5岁的我按母亲的嘱咐,穿过三个村庄和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去到3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给生病的弟弟抓药。我一个人上路,到那个村子,打听着找到医生,递上药方,抓了药就急忙往家赶,但赶到河边渡口,天还是擦黑了。渡口就在曾外婆家的村子旁,因为经常去那里住,那些在对岸干完农活回村的舅舅和阿姨们差不多都认识我,要带我去曾外婆家,但问清我一定要赶在晚饭前把药送回家后,就不再强留,而是把我拎到肩上,背过了河去。
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速穿行,路上已经稀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偶尔,癞蛤蟆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
因为有月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如今奔忙在这个城市里,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黏上我疲倦的眉头。
……屋子里什么时候已经被柔和的灯光重新充满了。我舒了一口气,去拉严窗帘的瞬间,耳畔恍惚传来鸟儿在月光中惊起的声音——那是在如墨的田野上,又圆又大的月亮突然跃上了树梢,正在巢中沉睡的鸟儿仿佛受了惊吓,慌乱中扇动披着月光的翅膀飞了起来,接着,许多鸟儿也纷纷飞了起来……你知道这定是我的错觉了,或者是某块废弃的砖石突然被汽车咆哮的声浪席卷着从最高的楼顶跌落下来。理解第一段加点词语“飘忽的传说”的内涵。
文章写我第一次出远门有何用意?
赏析第六段画线语句。
文章多次写到“月光”,有什么艺术效果?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按要求11~14题完成。
高等教育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抓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个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强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1.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二自然段“本家哥”说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第九自然段“强”说“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这顶帽”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和外商洽谈合作项目这件事中,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咱得好好接待”,话中透出一种;而强最终则以取胜。
12.小说题目《高等教育》是什么意思?文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明。这句话是:
。
13、“强”这个人物身上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
1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①蒋道理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
②这个消息传出,不仅蒋道理的家人、亲友、邻居不信,就连医院里平时不怎么喜欢他的人也都不信:蒋道理可是一个善良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事,居然还是敲诈勒索?搞错了吧?大家议论纷纷,不知所措,尤其是单位里心虚的同事更是人心惶惶。
③蒋道理可是个公认的善良人。他上学时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当过学生会副主席,勇救过落水儿童,每年都是“学雷锋标兵”;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每个月都抽出一个双休日悄悄到农村给老乡义诊,因一次被误认为是骗子被扭送到派出所,真相大白后大家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当地媒体得知情况后,还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也正因此,遭到单位不少小肚鸡肠之人的嫉妒,说他出风头,想找他的茬,可私下交流时却又都找不出他的问题,甚至最后还有人不禁感叹地说:“蒋道理其实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啊。”但年底评先进时,大家还是都默不作声地投了他的反对票。院长对他其实也微有反感,起初蒋道理没被评上先进他也挺高兴,可是却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后来独断专行增加了一个名额给了蒋道理,他良心才安。这么好的一个人,居然被公安局以涉嫌敲诈勒索罪逮捕了,他敲诈谁了,他勒索谁了?这不是开玩笑吗?可是当蒋道理爱人来到医院向领导哭诉冤屈,所有认识蒋道理的人才都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
④在审讯室,两名办案干警——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干警、一个年轻的新干警,对蒋道理进行了审讯。他们准备好了十八般武艺对付蒋道理,可都没用上,蒋道理就全“招”清楚了。老干警问蒋道理:“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蒋道理瞪着惊恐的双眼,仍是一副不解状:“我不知道。你们一定是冤枉我了!”老干警骂了他一句,说:“冤枉你?我问你,你在给病人开处方时都是怎么说的?”蒋道理振振有辞说:“我是一个善良的好人。除了一部分大款和全额报销的干部,我给每个患者开处方都是恰如其分的,没多开过一种药,哪怕是一块钱一瓶的。我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省钱,尤其是无权无势、经济困难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活挣的钱还没有贪官的一顿饭钱多。”老干警严厉地说:“别扯远了。我问你,你在开处方时,是不是都征询患者的意见?”蒋道理说:“是。我跟他们说,我们医院已改制为民营医院了。黑心的院长让我们比原来更过分地多开药,开贵药。这不是侵害患者的利益吗?你们不是大款,不是全额报销的干部,靠工资或靠种地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十分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给你们开‘大处方’。但我也得吃饭,得养活一家人,如果你同意另支付我20或50元钱,我会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给你们开药,不让你们多花一分冤枉钱!”老干警又问:“你这样做持续了多长时间?”蒋道理说:“三年前。也就是医院改制后的第二年。医院改制后的第一年,我不愿给病人开‘大处方’,结果每个月工资都是医院平均工资的零头,我没有办法才想出这一招!”老干警说:“你这项收入平均每个月是多少?”蒋道理说:“两千多,加上基本工资,正好是医院的平均工资。”老干警说:“一年是两万六,三年是七万八?”蒋道理说:“是。”老干警猛地一拍桌子,说:“你这就是敲诈勒索!”蒋道理辩解说:“这怎么叫敲诈勒索?是他们自愿的,我没逼迫任何人,他们不愿意的我也没强求,而且处方也没因此而过分开。况且,我给他们省了多少钱?平均每个人至少都有几百元!那些不经患者同意就开‘大处方’的人,他们每个月的收入是我的几倍,他们都不犯法,我怎么就犯法了?”
⑤老干警把年轻警察作的笔录给蒋道理看,蒋道理看后,与自己所述无异签了字。老干警收起卷宗,叹息着对蒋道理说:“他们是合法的,你是犯罪呀。你可真是个法盲啊!”
⑥一个月后开庭。法庭内座无虚席。因事实清楚,审判长当庭宣判,判处蒋道理有期徒刑两年,没收全部非法所得。蒋道理情绪激动,顿时失控,大嚷:“我没有罪!我为他们哪个人不省下几百块钱的医药费?那些开‘大处方’的让他们多花了那么多冤枉钱的人都没有罪,为什么给他们省钱的人有罪?”
⑦坐在旁听人群中的医院院长咬牙切齿地说:“判得太轻了!这种人应该判死刑!”
⑧作为证人出庭的一位被敲诈过50元的农民,这时才恍然大悟,一时热泪满面,喃喃自语说:“也许。他真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啊……”
16.文章的主人公名字是“蒋道理”,这样起名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小说有多处情节具有讽刺性,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5分)
18.近年来,医德医术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篇小说也是以“医疗”为背景的一个小故事。试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挑山的男人
①他原本身体健康,有个美满家。在他40岁那年,妻子忽然得了重病,尽管他竭尽全力四处举债,仍没能把妻子留住。家徒四壁,欠下一身的债,两个孩子还得上学,连债主进了他家的门,都不忍心开口。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
②他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去外面打工。他去好几个矿山背过矿,工钱本来就少得可怜,还常常被拖欠克扣。他又去了河南,在一个小煤矿井下挖煤,才干了两个月,出事了,他的左臂被缆车砸断了,只能无奈截肢。出院后,矿主叫他赶紧走人。少了一条胳膊,他连农活都干不了。他第一次给人跪下,哀求矿主让他留下,说家里两个孩子还指望我的钱交学费,求您让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看门扫地也行。矿主只好给了他4000元钱,打发他回家。他把钱小心地分成两半,一半缝在内裤里,另一半装在包里,然后回家,没想到那个包还是给小偷划了。
③好好的人出去,回来却少了一条胳膊,一家人抱头痛哭。那条胳膊换来的2000元钱,他拿去还了债。乡亲们同情他,劝他出去乞讨,他说不行,我已经丢了一条胳膊,不能再出去丢人。
④他独自去了上海。晚上,他就睡在立交桥下,白天也不敢出去乱逛,怕被抓住收容遣送。他胆战心惊,起早贪黑到建筑工地上寻活,可人家总有理由拒绝他。万般无奈,他壮着胆子去了一次残联,残联的人瞟了他一眼,就摇头说你走吧。快一个月了,他依然流落街头,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正是盛夏酷暑,他却浑身冰凉,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竟那样陌生,无论自己怎样努力总是受到伤害。他想到了死,爬上了高高的立交桥,一阵风把他吹醒,想起孩子,想起了家,他骂自己蠢,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⑤第二天,他遇到一个老乡。老乡说,咱去华山做挑夫,只要肯卖力气,拿钱实在,还自由。他二话没说,跟着老乡去了华山。第一次踏上华山险道,他背了50斤货物,才走了一小半路已经两腿灌铅,喘不过气来。他想歇不敢歇,想退无路可退,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一脚踏空就要粉身碎骨。他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天黑时才到山顶。
⑥半夜下了山,领到15元报酬,他想,这钱根本不是人赚的,明天赶早回去吧。可是一觉醒来,他又登上了陡峭的山路。从此,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带上馒头和自来水就去领货。挑夫的报酬是按重量计算的,并且根据路途远近、险峻程度有所区别,上北峰要走四个小时,每斤货物的运费是三毛钱;南峰是华山之巅,路途遥远险峻,要走七个小时,每斤四毛钱。只有劳动力价格低于缆车的运输成本,挑夫才有市场,他们根本没有谈价钱的资本。为了多赚点钱,他肩上的重量从50斤渐渐加到了100斤,这几乎是挑战极限。
⑦无法想象,他究竟要流多少汗才能换回一毛钱!可他从不认为赚得少,反而对华山充满了感激,他说是华山帮他还清了债,还供了他的两个孩子上学,让他找回了男人的尊严。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暑假来华山看父亲。儿子问他,山路那么高那么陡,你怎么上去的?他笑了,说一步一步往上走,不就上去了吗?儿子执意要体验一下父亲的工作,他说不行,儿子说,我年轻力壮,你能上我就能上。到底拗不过儿子,次日一早,他拿了一个20斤的西瓜,让儿子背着上华山北峰,这条道近且没有南峰那样险峻。四个小时的路程,儿子却走了一整天,天黑时才到北峰,看见父亲,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说:“爸,以后您少背点,要吃好点…… ”
⑧说到这,他忽然哭了。顿了顿,他又自嘲地说,一个大男人哭得跟娘们似的,让你见笑了———哦,我得赶路了。说着他又背起了煤气罐,一只手紧紧抓住铁链,弯腰驼背,像一张拉满的弓,艰难地往上爬……
11、第①段中“他反倒安慰人家,人不倒,债不亡,就算拼掉这身骨头,我也要把债还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2、简析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试概括文中“他”的性格特征,并举例说明。
14、探究:文中刻画了一个华山独臂挑夫的形象,为什么以“挑山的男人”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2.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3.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
14.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15.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16.《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杨致远最新电话访谈录
这是All Things Digital 的创始人之一,专栏作家 Kara Swisher 刚刚对 Yahoo! CEO 杨致远做的一次电话访谈,该文发表在 Kara 的专栏 BoomTown。杨致远一天前刚刚公布第三季度疲软的收入状况,不久前 Yahoo!宣布全球裁员10%。
杨致远一年来倍受各种折磨,管理层剧变,险被微软收购,被亿万富翁 Carl Icahn 指责,为与 Google 结为合作伙伴一事同司法部周旋,然而尽管如此,电话中的杨致远仍然十分自信。
①BT:你如何看上一季度的表现?
Yang:我们在第三季度报告中讲到,第三季度搜索广告表现出一些强劲,但品牌广告表现疲软,在美国市场,从第二季度就已经出现弱态,并持续到第三季度。在国际市场,尽管第三季度的显示广告仍然以2位数增长,但已现疲态,英国最先开始,法国也是这样。我们在亚洲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但也出现同样的趋势。
②BT:第四季度预期如何?
Yang:在这个非常时期,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也言不由衷,因为事情的变化实在太快。我们的一些业务还在进行,但不知道最坏的情况将是什么会怎样,没有人知道。总的来说,在显示广告( display advertising)领域,我们保持着我们的份额。
这和2001年比较,那时,在线应用持续增长,但收入下滑,即使在现在这种时刻,Internet 应用依然强劲。很显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市场会触底,我不是经济学家,你可以自圆其说,但没有人真正知道前途是什么样子。
但是,当坏事临头,我们必须能快速前进。我们还说过,广告客户仍然选择我们,这是个好兆头,比如,目前,我们在社会网络那边还没有丢失生意。
当然,广告客户也不太可能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增加开支,所以我们假定会有一段长期的疲软。我觉得没有人能幸免,尽管搜索广告似乎更能抵抗这些。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这个季度,我们的搜索和显示广告仍然坚挺。
③BT:能告诉我们一些裁员和缩减开支的细节吗?
Yang:我们计划圣诞节前裁员,会影响10%的员工,我们希望人们知道,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是为裁员而裁员。最近几年,随着投资新产品,收购,我们的开支也增加不少,我们的业务出现一些重复和地区冲突,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
缩减开支是我们短期,也是长期的努力,短期来讲,我们需要合并一些业务,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长期来看,我们会关注我们的整体资产状况。我们要一直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样问自己,我们难道会把自己卖掉吗?还是关门大吉?
④BT:收购的事进展如何?人人知道,你在和 AOL 谈,你还有什么打算?
Yang:这件事没什么特别可谈的。
但总的来讲,市场走到现在,我们必须时时修正方向,因为现在的情况和三四周前已经大不一样。但我对我们的很多东西都保持乐观,我们没有负债,现金充足,很多公司到了快没钱的时候就不得不问自己该怎么走,那会改变很多人的立场,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个机会主义者。
我们没有回购股票,我们的股票现在很便宜,但我觉得保持我们充足的现金更重要。所以,我们对保持灵活很看重,保持好的财务状况等待机会很重要。
⑤BT:你现在和 Carl Icahn 的关系怎么样?
Yang: Carl 还好,他得到的也够多了。他曾是董事会非常有用的人,当然,他现在的角色不同了。多数时间,他富于建设性,但 Carl 毕竟是 Carl,有话就说,从不客气。
⑥BT:你们和 Google 合作的事在司法部进展如何?
Yang: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谈,我们仍在谈,我希望事情能解决,我们还没开始,但没有人愿意离场。
⑦BT:你和微软的关系怎么样,Steve Ballmer 上周提到的搜索合作你怎么看?
Yang:也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我们一直表示,我们愿意听他们的意见,愿意和他们谈任何事。
⑧BT:你最近被频频攻击,因为没有将 Yahoo!卖给微软,也因为 Yahoo!现在的低股价,以及你的管理方式,为什么你认为自己是 Yahoo!最好的领导人。
Yang:如果你看看 Yahoo!以前做过的事,走过的路,你会知道我们想做的绝大多数都实现了。我的梦想是将 Yahoo 转变成一个平台和产品公司,我们正在这样做,我们所做的很多事已经转换为价值,不管是我们的主页,还是用户资料,还是 e-mail 还是我们的 APT 广告平台。
在这个不确切的环境下,我想我是绝对合适的人选。现在这个时候需要真正理解 Yahoo 以及客户的人,我觉得我就是。现在即使和一个月以前比已大不相同,但我觉得我是能够指导 Yahoo 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选。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Yahoo!虽在亚洲的市场占有率很大,但也出现了疲软的趋势。 |
B.目前,广告客户仍然选择Yahoo!,且有增加开支的趋势。 |
C.裁员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是为裁员而裁员。 |
D.市场走到现在,保持灵活很重要,保持好的财务状况等待机会同样很重要。 |
7、结合全文,杨致远最近被频频攻击,是因为什么?
8、为什么杨致远认为自己是 Yahoo!最好的领导人。
9、结合全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杨致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