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
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
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又照应了题目。
末句中的“衔”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结合诗意,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作具体描写。
“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两句都表现了游子心境,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意象的妙处。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作赏析。
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句通顺,意思完整。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⑤,山深闻鹧鸪⑥。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苏省。②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⑤愁余:使我发愁。⑥鹧鸪:鸟名。传说其啼声凄苦。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属于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
B.前两句以实笔写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
C.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望时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 |
D.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
下面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时的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对中原的思念及对中原地区长期沦陷未能收复的惋惜之情。 |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含义是:青山再高,也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破败,但也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在常常被引喻成这样的哲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因为历史毕竟要发展。 |
C.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词人在黄昏时刻听到了鹧鸪伤感凄切的鸣叫声,流露了词人悲观绝望的心态。 |
D.全词从抒情结构上呈现出抑、扬、抑的格局,大开大阖,起伏顿挫,手法亦妙极。 |
古诗鉴赏
菊花(唐 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家②,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家,即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